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救荒本草译注最新章节!

    米谷部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33. 荞麦苗〔1〕

    处处种之。苗高二三尺许,就地科叉生。其茎色红,叶似杏〔2〕叶而软,微。开小白花。结实作三棱蒴儿〔3〕,味甘,平、寒〔4〕,无毒。

    图333 荞麦苗

    救饥: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多食微泻。其麦,或蒸使气馏〔5〕音溜,于烈日中晒,令口开,舂取人煮作饭食,或磨为面,作饼蒸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条下。

    【注释】

    〔1〕荞麦苗:蓼科荞麦属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栽培作物,种子可供食用及酿酒。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3〕蒴儿:指荞麦的果实,为瘦果。

    〔4〕寒:底本寒前有“性”字,疑为衍文,《政和本草》作“平、寒,无毒”,据删。

    〔5〕馏:用蒸汽蒸。

    【译文】

    荞麦苗,处处有栽培。植株高二三尺左右,在靠近地面处发出枝杈。茎红色,叶像杏叶,但比较软,微尖。开小白花。果实是呈三棱的瘦果,味甘,平、寒,无毒。

    救饥:采集苗和叶煠熟,用油、盐调拌食用。吃多了会使人轻微腹泻。它的果实或者用蒸汽蒸,在烈日中暴晒,使荞麦裂开口,舂去荞麦皮,取仁,煮成饭食用;或者磨成面,做饼蒸熟食用都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条下。

    334. 御米花〔1〕

    本草名罂子粟,一名象谷,一名米囊,一名囊子。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叶似靛〔2〕叶色而大,边皱,多有花叉。开四瓣红白花,亦有千叶花者〔3〕。结壳〔4〕似骲〔5〕音雹箭头,壳中有米〔6〕数千粒,似葶苈子,色白,隔年种则佳。米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油盐调食。取米作粥,或与面作饼,皆可食。其米和竹沥煮粥,食之极美。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罂子粟条下。

    【注释】

    〔1〕御米花:罂粟科罂粟属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中国古代用罂粟的种子作谷物食用,提取鸦片滥用作毒品,可能是近现代的事情。

    〔2〕靛:疑指蓼科蓼属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图334 御米花

    〔3〕千叶花者:指重瓣者,为栽培观赏品种。

    〔4〕壳:此处指罂粟蒴果的果皮。

    〔5〕骲(bào):指用木或骨做的箭镞。

    〔6〕米:此处指种子。

    【译文】

    御米花,本草名叫罂子粟,又叫象谷、米囊、囊子。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一二尺。叶像靛叶的颜色,但比较大,边缘有褶皱,大多有花叉。开红、白色花,花瓣四枚,也有重瓣的。结果实,外壳像骲箭头。果壳内有数千粒种子,像葶苈子,白色,隔年种好。米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取种子做成粥,或者与面粉一起做成饼,都可以食用。它的种子和竹沥一起煮粥,吃起来味道很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罂子粟条下。

    335. 赤小豆〔1〕

    《本草》旧云江淮间多种莳,今北土亦多有之。苗高一二尺。叶似豇豆〔2〕叶微团。开花似豇豆花微小,淡银褐色,有腐气,人故亦呼为腐婢。结角比绿豆角颇大,角之皮色微白带红。其豆有赤、白、黧〔3〕色三种,味甘、酸,性平,无毒。合鲊〔4〕食成消渴〔5〕,为酱合鲊食成口疮〔6〕,人食则体重。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明目〔7〕。豆角亦可煮食。又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黄〔8〕一升半,焙〔9〕,二味捣末,每服一合,新水下,日三服,尽三升,可度十一日不饥。又说,小豆食之,逐津液〔10〕,行小便,久服则虚人〔11〕,令人黑瘦枯燥。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条下。

    【注释】

    〔1〕赤小豆:本条绘图所示为一直立草本,“苗高一二尺”,为豆科豇豆属赤豆Vigna angularis(Willd.)Ohwi et Ohashi。有学者鉴定为同属赤小豆V. umbellata(Thunb.)Ohwi et Ohashi,但叶形有出入,欠妥。旧有《本草》中有关“赤小豆”的记载混杂了多种植物,如赤小豆、腐婢及与本条中的赤豆,宜分别考证。

    图335 赤小豆

    〔2〕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3〕黧(lí):黑中带黄的颜色。

    〔4〕鲊:肉、蔬菜等加米粉腌制而成的一类食物,如鲤鱼鲊、茄子鲊。

    〔5〕消渴:中医病名。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

    〔6〕口疮:病名。症状是口腔内黏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小的溃烂点。多因脾胃积热,也有因体质素虚,虚火上炎而致。

    〔7〕明目:使眼睛明亮,看得清楚。

    〔8〕大豆黄:中药名。用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9〕焙:用微火烘烤。

    〔10〕津液:人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

    〔11〕虚人:使人虚弱。

    【译文】

    赤小豆,古代《本草》记载江淮间多栽培,如今北方也多栽种。植株高一二尺。叶像豇豆叶,但略圆锐。开花像豇豆的花,略小,淡银褐色,有腐烂的气味,人们因此也叫它腐婢。结的角比绿豆角略大,角外皮的颜色微白带红。它的豆子有红、白、黧三种颜色,味甘、酸,性平,无毒。与鲊一起食用可治疗消渴,作成酱,和鲊一起食用可治疗口疮,人吃了会令体重增加。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提高视力。豆角也可以煮熟食用。又有一个方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黄一升半,焙烤,两味药捣成粉末,每服一合,用新水送下,日服三次,服完三升,可以度过十一日而不感到饥饿。又有一种说法,食用小豆,逐津液,行小便,长久服用则会使人虚弱,令人黑而干瘦、津枯血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条下。

    336. 山丝苗〔1〕

    本草有麻蕡〔2〕音焚,一名麻勃,一名茡音宇,一名麻母。生太山川谷,今皆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莳,绩〔3〕其皮以为布。苗高四五尺,茎有细线楞。叶形似柳叶,而边皆有叉牙锯齿,每八九叶攒生一处〔4〕;又似荆叶而狭,色深青。开淡黄白花,结实小如绿豆颗而扁。《图经》云:麻蕡,此麻上花勃勃者,味辛,性平,有毒。麻子味甘,性平、微寒,滑利〔5〕,无毒。入土者损〔6〕人。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邪恶气味。再以水淘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亦不可久食,动风〔7〕。子可炒食,亦可打油用。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麻蕡条下。

    图336 山丝苗

    【注释】

    〔1〕山丝苗:桑科大麻属大麻Cannabis sativa L.。原产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我国各地也有栽培或逸为野生。该种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纤维植物和药用植物;其花、果实和果壳分别入药,叶含麻醉性树脂,有致幻作用,因此在许多国家被禁止栽培。

    〔2〕麻蕡:指大麻的果实。

    〔3〕绩:搓捻麻线。

    〔4〕每八九叶攒生一处:大麻的叶是掌状全裂,古人误以为是八九枚叶攒生一处了。叶,此处指大麻叶上的一枚裂片。

    〔5〕滑利:顺畅,无滞碍。

    〔6〕损:损害,与“益”相对。

    〔7〕动风:指引发风证。风,病因学名词。系病因六淫之一。亦称风气。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

    【译文】

    山丝苗,本草有麻蕡,又叫麻勃、茡、麻母。生长在太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可以用它的皮来搓捻麻线制成布。植株高四五尺,茎上有细棱。叶形类似柳叶,但叶边缘都具齿状锯齿,每八九枚叶聚集在一起;叶又像荆条叶,但比较狭窄,深绿色。开淡黄白色花,结的果实小,像绿豆粒,但比较扁。《图经本草》记载:麻蕡,是大麻上盛开的花,味辛,性平,有毒。麻子味甘,性平,微寒,滑利,无毒。埋在土中的麻子食用后会损害人的身体。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泡,去掉邪恶的气味,再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不能多食,也不能长久食用,(否则会)动风。种子可以炒熟食用,也可以榨油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麻蕡条下。

    337. 油子苗〔1〕

    本草有白油麻,俗名脂麻。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三四尺。茎方,窊面四楞,对节分生枝叉。叶类苏子〔2〕叶而长,尖,边多花叉〔3〕。叶间开白花,结四棱蒴儿,每蒴中有子四五十余粒。其子味甘、微苦,生则性大寒,无毒,炒熟则性热,压笮为油,大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其子亦可炒熟食,或煮食及笮为油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米谷部》白油麻条下。

    【注释】

    〔1〕油子苗:胡麻科胡麻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L.。油料作物,种子有黑、黄、白多种颜色,现在河南仍然有人食用它的叶子。

    〔2〕苏子:见本书第342苏子苗条。

    〔3〕边多花叉:指叶边缘有锯齿。

    图337 油子苗

    【译文】

    油子苗,本草中有白油麻,俗名脂麻。古书中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植株高三四尺。茎方形,上面有凹槽,四棱,枝杈对生。叶像苏子叶,但比较长,而且尖锐,边缘有许多花叉。叶中间开白花,蒴果是四棱,每个蒴果中有种子四五十粒。它的种子味甘、微苦,生的时候性大寒,无毒;炒熟后性热,压榨做成油,大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炒熟或者煮后食用,以及榨出油都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米谷部》白油麻条下。

    新增

    338. 黄豆苗〔1〕

    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似黑豆叶而大。结角比黑豆角稍肥大。其叶味甘。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采角煮食,或收豆煮食,及磨为面食,皆可。

    【注释】

    〔1〕黄豆苗:豆科大豆属大豆Glycine max(L.)Merr.,可能是中国驯化的作物。种皮有淡绿、黄、褐和黑等多种颜色。

    图338 黄豆苗

    【译文】

    黄豆苗,如今到处都有,普通人家的田中和园圃里多栽培。植株高一二尺。叶像黑豆叶,但较大。结的角比黑豆角略微肥大。它的叶子味甘。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摘豆角煮熟食用,或者收豆子煮熟、磨成面食用都可以。

    339. 刀豆苗〔1〕

    处处有之,人家园篱边多种之。苗叶似豇豆叶〔2〕肥大。开淡粉红花。结角如皂角状而长,其形似屠刀样,故以名之,味甜、微淡。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豆角嫩时煮食。豆熟之时,收豆煮食,或磨面食亦可。

    【注释】

    〔1〕刀豆苗:豆科刀豆属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栽培作物。

    〔2〕豇豆叶:此处实指豆科植物的三出复叶上的小叶。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译文】

    刀豆苗,到处都有,普通人家园圃里的篱笆边多栽种。叶似豇豆叶,但较肥大。开淡粉红色的花。角像皂角的形状,但较长。它的豆角的形状类似屠刀,因此以刀豆命名它,味甜、微淡。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豆荚嫩的时候煮熟食用。豆子成熟的时候,收豆子煮熟后食用,也可以把豆子磨成面食用。

    图339 刀豆苗

    340. 眉儿豆苗〔1〕

    人家园圃中种之。妥他果切蔓而生。叶似绿豆叶而肥大阔厚,润泽光俊,每三叶攒生一处〔2〕。开淡粉紫花,结扁角〔3〕,每角有豆止三四颗。其豆色黑扁而皆白眉〔4〕,故名。味微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食。豆角嫩时,采角煮食。豆成熟时,打取豆食。

    【注释】

    〔1〕眉儿豆苗:豆科扁豆属扁豆Lablab purpureus(L.)Sweet。栽培作物。

    〔2〕每三叶攒生一处:指三小叶复叶。

    〔3〕扁角:指荚果。

    〔4〕白眉:指眉儿豆的种脐。因为它的种脐长且白,有如白色眉毛,故有眉儿豆或眉豆之名。

    【译文】

    眉儿豆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种。爬蔓生长。叶像绿豆叶,但较肥大而且宽厚,滋润有光泽,每三枚叶聚集生长在一起。开淡粉紫色花,结扁的豆角,每枚豆角中只有三四颗豆子。它的豆子颜色黑、形状扁,而且都具有像白色眉毛一样(的种脐),由此得名。味微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食。豆荚嫩的时候,采摘来煮熟食用。豆子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图340 眉儿豆苗

    341. 紫豇豆苗〔1〕

    人家园圃中种之。茎叶与豇豆同,但结角色紫,长尺许,味微甜。

    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油盐调食。角嫩时采角煮食,亦可做菜食。豆成熟时打取豆食之。

    图341 紫豇豆苗

    【注释】

    〔1〕紫豇豆苗:豆科豇豆属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豇豆形态变异很大,古代认为豇豆和紫豇豆是不同的种,现代植物分类学认为是同一种,另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译文】

    紫豇豆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栽培。茎和叶与豇豆的茎和叶相同,但结的豆角为紫色,长一尺左右,味微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豆角嫩的时候,采摘豆角煮熟食用,也可做菜食用。豆子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342. 苏子苗〔1〕

    人家园圃中多种之。苗高二三尺。茎方,窊五化切面,四楞,上有涩毛。叶皆对生,似紫苏叶而大。开淡紫花。结子比紫苏子亦大,味微辛,性温。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子可炒食,亦可笮油用。

    【注释】

    〔1〕苏子苗:唇形科紫苏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栽培植物。紫苏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叶两面紫色的为紫苏,它们的花色和香味也不同。但现在的植物分类学认为这是同一个种内的变异。另见本书第410紫苏条及第411荏子条。

    图342 苏子苗

    【译文】

    苏子苗,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培。植株高二三尺。茎方形,上面有凹槽,四棱,茎上有糙毛。叶都为对生,像紫苏叶,但比较大。开淡紫色花。结的籽实比紫苏的籽实大。味微辛,性温。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苏子可以炒熟食用,也可以榨油用。

    343. 豇豆苗〔1〕

    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就地拖秧〔2〕而生,亦延篱落。叶似赤小豆叶而极长。开淡粉紫花。结角长五七寸,其豆味甘。

    图343 豇豆苗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及采嫩角煠食亦可。其豆成熟时,打取豆食。

    【注释】

    〔1〕豇豆苗:豆科豇豆属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栽培作物,另见本书第341紫豇豆苗条。

    〔2〕秧:泛指植物的小苗,这里指豇豆的藤蔓。

    【译文】

    豇豆苗,如今到处都有,人家田间和园圃中多栽种。就地爬蔓生长,也顺着篱笆攀爬。叶像赤小豆叶,但极长而且尖锐。开淡粉紫色花。结的豆荚长五到七寸,它的豆子味甘。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采摘嫩豆角煠熟食用也可以。豇豆成熟时,打取豆子食用。

    344. 山黑豆〔1〕

    生密县山野中。苗似家黑豆〔2〕,每三叶攒生一处,居中大叶如绿豆叶,傍两叶似黑豆叶,微圆。开小粉红花,结角比家黑豆角极瘦小,其豆亦极细小,味微苦。

    救饥:苗叶嫩时,采取煠熟,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结角时采角煮食或打取豆食皆可。

    【注释】

    〔1〕山黑豆:似豆科大豆属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有学者鉴定为山黑豆属山黑豆Dumasia truncata Sieb.et Zucc.,但花色不合,另据《中国植物志》、《河南植物志》和FOC,该种在河南北部没有分布。

    〔2〕家黑豆:即黑豆。见本书第142佛指甲条下黑豆注。

    【译文】

    山黑豆,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像家黑豆,每三枚叶聚集在一起,居中较大的一片像绿豆叶,两旁的两枚叶像黑豆叶,但略圆。开小粉红花。结的豆角比家黑豆的豆角瘦小得多,它的豆子也很细小,味微苦。

    救饥:苗和叶幼嫩时,采来煠熟,用水淘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结豆角时,采摘豆角煮熟食用或打豆子食用都可以。

    图344 山黑豆

    345. 舜芒谷〔1〕

    俗名红落藜。生田野及人家旧庄窠〔2〕音科上多有之。科苗高五尺余。叶似灰菜〔3〕叶而大,微带红色。茎亦高粗,可为拄杖。其中心叶甚红。叶间出穗。结子如粟米颗,灰青色,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晒干,揉〔4〕音柔去灰,煠熟,油盐调食。子可磨面,做烧饼蒸食。

    【注释】

    〔1〕舜芒谷:似藜科藜属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 D.Don.。该种在河南辉县有栽培,嫩苗可做野菜食用,成熟植株的茎秆可做手杖,即藜杖。有学者鉴定为同属的藜C. album L.,恐需商榷。

    图345 舜芒谷

    〔2〕庄窠:方言,指院落。

    〔3〕灰菜:见本书第412灰菜条。

    〔4〕揉:用手摩擦或搓。

    【译文】

    舜芒谷,俗名红落藜。田野里及人家的旧院落中多生长。植株高五尺有余。叶像灰菜叶,但比较大,略带红色。茎也比灰菜高大粗状,可做成拄杖。它中间的叶子很红。叶中间抽出花穗。结的种子如同粟米粒,灰青色,味甜。

    救饥:采集嫩苗和叶晒干,揉去灰,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种子可磨成面,做成烧饼蒸熟后食用。

    果部

    实可食

    《本草》原有

    346. 樱桃树〔1〕

    处处有之。古谓之含桃。叶似桑叶而狭窄,微软。开粉红花,结桃似郁李子〔2〕而小,红色鲜明,味甘,性热。

    救饥:采果红熟者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樱桃树:蔷薇科樱属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G. Don.(=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著名果树,多地有栽培。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译文】

    樱桃树,处处都有。古代叫它含桃。叶子像桑叶,但比较狭窄,略软。开粉红色花,结的樱桃像郁李子,但比较小,红色而鲜亮,味甘,性热。

    救饥:采摘成熟变红了的樱桃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图346 樱桃树

    347. 胡桃树〔1〕

    一名核桃。生北土,旧云张骞从西域将〔2〕来,陕〔3〕洛〔4〕间多有之,今钧郑间亦有。其树大株,叶厚而多阴。开花成穗,花色苍黄。结实外有青皮〔5〕包之,状似梨〔6〕,大熟时沤〔7〕去青皮,取其核是胡桃,味甘,性平。一云性热,无毒。

    救饥:采核桃沤去青皮,取瓤食之,令人肥健。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胡桃树:胡桃科胡桃属胡桃Juglans regia L.。旧传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胡桃。但据石声汉先生在《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中指出,张骞从西域引种回多种植物的说法没有确凿证据,可能只是美好的附会而已。

    〔2〕将:携带。

    〔3〕陕:古代地名,见《图经本草》。又称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图347 胡桃树

    〔4〕洛:水名,见《图经本草》。即今河南洛河,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古作“雒”。

    〔5〕青皮:指胡桃的外果皮,肉质。

    〔6〕梨:见本书第349梨树条。

    〔7〕沤:用水浸泡。

    【译文】

    胡桃树,又叫核桃。生长在北方,古代传说是张骞从西域携带回来的,陕洛一带多有栽培,如今钧州、郑州也栽培。核桃树植株高大,树叶厚密而且多树荫。开花呈穗状,花绿黄色。结果,(果实)外面包有青色的果皮,形状像梨,果实熟透后用水沤,以去掉外面的青皮,取出里面的硬核就是胡桃。味甘,性平。一说性热,无毒。

    救饥:采摘核桃沤去外面的青皮,取核桃仁食用,令人肥壮康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48. 柿树〔1〕

    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然华山者皮薄而味甘珍,宣〔2〕、歙〔3〕、荆、襄、闽、广诸州,但生啖,不堪为干。椑柿〔4〕,压丹石毒〔5〕。乌柿〔6〕,宣越者性温。诸柿食之皆善而益人。其树高一二丈。叶似软枣〔7〕叶,颇小而头微团。结实种〔8〕数甚多,有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其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诸柿味甘,性寒、无毒。

    救饥:摘取软熟柿食之。其柿未软者,摘取以温水醂〔9〕音揽熟食之。粗心柿不可多食,令人腹痛〔10〕。生柿弥冷,尤不可多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柿树:柿科柿属柿Diospyros kaki Thunb.。本条文字出自多部旧本草,其中包含了柿属多个种和柿的多个栽培品种,如“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乌柿”。

    〔2〕宣: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隋开皇九年(589)改宣城置,治所在宛陵县(大业初改为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西地。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位宣州。天宝元年(748)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位宣州。

    〔3〕歙: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隋开皇九年(589)置,治所在海宁县(后改为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隋末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歙州,治所仍在歙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又改回歙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婺源等地。

    图348 柿树

    〔4〕椑柿:柿科柿属油柿Diospyros oleifera Cheng。

    〔5〕丹石毒:汉魏晋以来方士、道士好服丹药和诸石,服用后会引发各种毒副作用。详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6〕乌柿:即“其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

    〔7〕软枣:见本书第356软枣条。

    〔8〕种:此处指柿属的其他种和柿树的多个栽培品种。

    〔9〕醂(lǎn):把柿子放入热水中浸泡,以去除不成熟柿子的涩味。现在河南、山东等地的柿子产区仍然保留这一加工方法。

    〔10〕腹痛:病症名,见《素问·举痛论》。包括脘腹、胁腹、脐腹、少腹等部位的疼痛。

    【译文】

    柿树,古代没有记载它的具体产地,如今南北都有,但华山产的皮薄而且味道甜美,宣、歙、荆、襄、闽、广等地产的柿子,仅适合生吃,不能做柿干。椑柿,可以用来压丹石毒。乌柿,宣州、越州产的柿子性温。各种柿子都可以食用而且对人有益。柿树高一二丈。叶像软枣叶,但比软枣叶略小而且叶顶端微圆。柿树的果实种类很多,有牛心柿、蒸饼柿、盖柿、塔柿、蒲楪红柿、黄柿、朱柿、椑柿。柿子制成的柿饼,火干的称为乌柿。各种柿子味甘,性寒,无毒。

    救饥:摘取软熟柿子食用。还没有变软的,摘下用温水漤熟后食用。柿心粗糙的不可以多吃,(吃多了会)使人腹痛。没成熟的柿子更冷,尤其不能多吃。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49. 梨树〔1〕

    出郑州及宣城〔2〕,今处处有。其树叶似棠〔3〕叶而大,色青,开花白色,结实形样甚多。鹅梨出郑州,极大,味香美而浆多。乳梨出宣城,皮厚而肉实,味极长。水梨出北都〔4〕,皮薄而浆多,味差短。又有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御儿梨、紫花梨、青梨、茅梨、桑梨之类,不能尽具其名。梨实味甘、微酸,性寒,无毒。

    图349 梨树

    救饥:其梨结硬未熟时,摘取煮食。已经霜熟,摘取生食。或蒸食亦佳。或削其皮,晒作梨糁〔5〕,收而备用,亦可。

    【注释】

    〔1〕梨树: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似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 Nakai。梨多用砧木嫁接而成,品种繁多,本条文字出自旧有本草,其中提到的各种梨即该属多个种及其栽培品种。

    〔2〕宣城:古代郡名,见《图经本草》。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宣州、广德、太平、石台以西以北地区。南齐属南豫州。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宣州。大业初改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宣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宣州。

    〔3〕棠:棠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

    〔4〕北都:见《图经本草》。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升镇州为真定府,建号北都。十一月罢都,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又称北都。此处疑为前者。

    〔5〕糁:米粒,饭粒,泛指粮食。

    【译文】

    梨树,产郑州及宣城,如今处处都有。梨树叶像棠树叶,但比较大,绿色。开白色花,结的果实有很多种类型。鹅梨产自郑州,很大,味道香美而且水分多。乳梨产自宣城,皮厚而且果肉结实,味道很好。水梨产自北都,皮薄而且水分多,味差。又有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御儿梨、紫花梨、青梨、茅梨、桑梨等种类,(因为种类太多)不能详尽列出它们的名字。果实味甘、微酸,性寒,无毒。

    救饥:果实坚硬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可以摘来煮后食用。已经经霜成熟的果实,可以摘来生吃。或者蒸后食用,或者削了皮,晒成梨粮,收藏备用也可以。

    350. 葡萄〔1〕

    生陇西〔2〕、五原〔3〕、敦煌〔4〕山谷及河东,旧云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而种之,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今处处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大,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叶类丝瓜叶,颇壮而边多花叉。开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形之圆锐亦二种;又有无核者。味甘,性平,无毒。又有一种蘡薁〔5〕音婴郁,真相似,然蘡薁乃是千岁蔂〔6〕,但山人一概收而酿酒。

    救饥:采葡萄为果食之,又熟时取汁以酿酒饮。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图350 葡萄

    【注释】

    〔1〕葡萄:葡萄科葡萄属葡萄Vitis vinifera L.。旧云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回来,石声汉先生在《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中指出,张骞从西域引种回多种植物的说法缺乏确凿证据,可能只是美好的附会而已。

    〔2〕陇西:古地区名,见《名医别录》。指甘肃陇山以西之地。故甘肃亦称陇西。

    〔3〕五原: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噶尔等旗地。东汉末废。前秦复置,后废。

    〔4〕敦煌:疑指敦煌郡,见《名医别录》,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十六国前凉于此置沙州,后为西凉国都。北魏太武帝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

    〔5〕蘡薁:葡萄科葡萄属蘡薁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6〕千岁蔂:疑指葡萄科地锦属地锦(爬墙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该种有俗名为千岁蔂。

    【译文】

    葡萄,生长在陇西、五原、敦煌的山谷及河东,古代传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得到了葡萄种,张骞回国时带回来栽培,中原才开始有了葡萄。葡萄曾是北方水果中最珍贵的,如今到处都有。葡萄是藤本,藤蔓非常长大,生长茂盛的植株一二株就可以绵延覆盖整个山谷。叶子形状像丝瓜叶,很大,而边缘多缺刻。花很细小,黄白色。果实有紫、白两种颜色;形状也有圆、椭圆两种;又有无核的;味甘,性平,无毒。又有一种蘡薁,跟葡萄确实相似,然而蘡薁是千岁蔂,与葡萄不是一种,但山中居民一概采来酿酒。

    救饥:采摘葡萄当水果食用,或者葡萄成熟时取葡萄汁,用来酿酒饮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51. 李子树〔1〕

    本草有李核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树大,高丈余。叶似郁李子〔2〕叶,微尖,而润泽光俊。开白花,结实种类甚多,见《尔雅》者有:休,无实李,李之无实者,一名赵李李。痤,接虑李,即今之麦李〔3〕,细实有沟道,与麦同熟,故名之。驳,赤李,其子赤者是也。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紫李、水李,散见书传,美其味之可食,皆不入药。今有穿条红、御黄子。其李实味甘、微苦,一云味酸。核人味苦,性平,俱无毒。

    救饥:摘取李实色熟者食之。不可临水上食,亦不可和蜜食,损五脏〔4〕。及与雀肉同食,和浆水食,令人霍乱〔5〕、涩气。多食,令人虚热〔6〕。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李核人条下。

    【注释】

    〔1〕李子树:蔷薇科李属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常见果树,栽培品种繁多,文中记载的名称多数是李的栽培品种,但“麦李”与“李”不是同属的植物。Prunus的概念有广狭之分,此处采用狭义概念。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3〕麦李:蔷薇科樱桃属麦李Cerasus glandulosa(Thunb.)Sok.

    〔4〕五脏:中医术语。指心、肝、脾、肺、肾。中医对五脏的认识,有的是指实质脏器,有的主要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因此和现代医学同名的器官有许多不同。脏,中医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并有贮存和分泌、制造精气功能的脏器。

    〔5〕霍乱:病证名。又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病。

    〔6〕虚热:病证名。由于阴阳气血的不足而引起的发热,并分别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的症候。

    【译文】

    李子树,本草中有李核仁。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李子树很大,高一丈多。叶像郁李子叶,略微尖锐,而且滋润有光泽。开白花,结的果实种类很多,见于《尔雅》的李子有:休,无实李,即李子中不结果的,又叫赵李李。痤,接虑李,即当今的麦李,果实小,上面有沟道,与麦子同时成熟,所以叫麦李。驳,赤李,果实红色的就是。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紫李和水李,散见于各种书、传中,这些记载是赞美李子味道鲜美可以食用,都不入药。现在有穿条红、御黄子这两个品种。它们的果实味甘、微苦,一说味酸。李仁味苦,性平,都没有毒。

    图351 李子树

    救饥:摘取颜色成熟的李子食用。不能在临近水的上面食用,也不能和蜜一起食用,损五脏。如果与雀肉一起食用,与浆汤一起食用,会导致霍乱、涩气。李子吃多了会令人虚热。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李核仁条下。

    352. 木瓜〔1〕

    生蜀中并山阴兰亭〔2〕,其宣州者佳,今处处有之。其树枝状似柰〔3〕。花深红色。叶又似柿叶,微小而厚,《尔雅》谓之楙音茂。其实形如小瓜;又似栝楼而小,两头尖长,淡黄色。味酸,性温,无毒。

    救饥:采成熟木瓜食之,多食亦不益人。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木瓜:蔷薇科木瓜属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栽培果树,果实可供食用及入药。

    〔2〕山阴兰亭:古代地名,见《本草经集注》。山阴,古代县名,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以在会稽山之北而得名。东汉永建四年(129)为会稽郡治。南朝陈与会稽县同为会稽郡治。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

    〔3〕柰:蔷薇科苹果属苹果Malus pumila Mill.。

    【译文】

    木瓜,生长在蜀中和山阴的兰亭,宣州产的品质好,如今到处都有。木瓜的树形和枝条类似柰。花深红色。叶子又像柿树叶,但略小、厚,《尔雅》叫它“楙”。果实形状如小瓜;又像栝楼,但比较小,两头尖长,淡黄色。味酸,性温,无毒。

    图352 木瓜

    救饥:采摘成熟的木瓜食用,吃多了也对人无益。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53. 樝子树〔1〕

    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巩县〔2〕赵峰山野中多有之。树高丈许。叶似冬青树叶稍阔厚,背色微黄,叶形又类棠梨叶,但厚。结果似木瓜,稍团,味酸甜、微涩,性平。

    救饥:果熟时采摘食之,多食损齿及筋〔3〕。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木瓜条下。

    【注释】

    〔1〕樝子树:蔷薇科榅桲属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

    〔2〕巩县:明代县名,见《救荒本草》。属河南府,1991年改设巩义市。

    图353 樝子树

    〔3〕筋:一指肌腱和韧带;一指经筋。经筋隶属十二经脉,循行于体表筋肉间,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终于头面,不与内脏相连。

    【译文】

    樝子树,古籍中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如今巩县赵峰山的山地和原野中分布较多。树高一丈多。叶像冬青树叶,但略宽厚,背面微黄色,叶形又像棠梨叶,但较厚。结的果实像木瓜,稍圆。味酸、甜、微涩,性平。

    救饥:果实成熟后采来食用,吃多了会损害牙齿和筋。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木瓜条下。

    354. 郁李子〔1〕

    本草郁李人,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雀梅,即奥音郁李也,俗名藲〔2〕音欧梨儿。生隰州〔3〕高山川谷丘陵上,今处处有之。木高四五尺。枝条花叶皆似李,惟子小。其花或白或赤,结实似樱桃,赤色。其人味酸,性平;一云味苦、辛。其实味甘、酸。根性凉。俱无毒。

    救饥:其实红熟时摘取食之,酸甜味美。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郁李人条下。

    【注释】

    〔1〕郁李子:蔷薇科樱桃属郁李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el.(=Prunus japonica Thunb.)或其近缘种。文中有源自古代本草中的多个名称,它们是否为同种植物,还有待深入研究。

    〔2〕藲(ōu)梨儿:河南北部山区有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发音相似,形态也相似,仁也作郁李仁入药。存以备考。

    〔3〕隰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隰州郁李仁”。隋开皇五年(585)改隰州置,治所在隰县(今山西隰县)。大业初改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隰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交口、永和、隰县、蒲县、大宁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隰州。

    【译文】

    郁李子,本草名叫郁李仁,又叫爵李、车下李、雀梅,即奥李,俗名藲梨儿。生长在隰州高山中有流水的山谷里和丘陵上,如今处处都有。树高四五尺。枝条、花、叶都像李,只是果实比李子小。郁李花白色或者红色。结的果实像樱桃,红色。它的种仁味酸,性平;一说味苦、辛。它的果实味甘、酸。根性凉。(种仁、果实和根)都没有毒。

    图354 郁李子

    救饥:果实变红成熟的时候摘来食用,酸甜味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郁李仁条下。

    355. 菱角〔1〕

    本草名芰音伎实,一名菱音陵。处处有之。水中拖蔓生,叶浮水上,三尖锯齿叶。开黄白花,花落而实生。实有二种,一种四角,一种两角,两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谓之浮菱,食之尤美。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性冷。

    救饥:采菱角鲜大者,去壳生食。壳老及杂小者,煮熟食。或晒其实,火燔〔2〕以为米充粮。作粉极白润,宜人。服食家蒸暴,蜜和饵之,断谷长生。又云,杂白蜜〔3〕食,令人生虫。一云多食脏冷,损阳气〔4〕,痿茎〔5〕,腹胀满〔6〕。暖姜酒饮,或含吴茱萸〔7〕,咽津液即消。

    图355 菱角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芰实条下。

    【注释】

    〔1〕菱角:本条文字出自古代多部《本草》,记载的是菱科菱属Trapa的两个种细果野菱Trapa incisa Sieb.et Zucc.和欧菱Trapa natans L.。《中国植物志》记载的菱属植物达15种之多,在FOC中,这些种绝大部分被归并到欧菱中。

    〔2〕燔:用火炙烤。

    〔3〕白蜜:一说蜂蜜。一说石蜜,即白砂糖,甘蔗汁煎而曝之,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

    〔4〕阳气:与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5〕痿茎:病症名。即茎痿。见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十四》。

    〔6〕胀满:病症名。胀满是指因脾胃损伤,致气壅滞而成。多由饮食不节制,饮酒太过,四情失调、调养不良而清气下降,浊气上逆,填满胸腹,湿热相蒸,诱致脾胃虚弱所致。

    〔7〕吴茱萸:中药名。本草原植物为芸香科四数花属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A.Juss.)T.G.Hartley[=Evodia ruticarpa(Juss.)Benth.],果实入药。

    【译文】

    菱角,本草名叫芰实,又叫菱,处处都有。在水中蔓生,叶漂浮在水面上,三角形,边缘有锯齿。开黄白色花,花落后长果实。果实有二种,一种有四个角,一种有两个角,两角型中的又有皮嫩、颜色呈紫色的,称为浮菱,食用尤其味美。味甘,性平,无毒。一说性冷。

    救饥:采摘新鲜的大菱角,去掉壳,生吃。果壳变老及杂乱而且小的,煮熟后食用。或者把果实晒干,用火炙烤成米用来充当粮食。做成粉极其白润,适宜人(食用)。服食家将菱角蒸后暴晒,用蜜调和服用,可以不吃粮食,长生。又一说,和白蜜混杂食用,会使人生虫。一说多吃会使人五脏冷,损阳气,痿茎,腹胀满。暖姜酒饮,或者含吴茱萸,咽津液即消。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芰实条下。

    新增

    356. 软枣〔1〕

    一名丁香柿,又名牛乳柿,又呼羊矢枣,《尔雅》谓之梬音影。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北土多有之。其树枝叶条干皆类柿,而结实甚小,干熟则紫黑色,味甘,性温。一云微寒,无毒。多食动风,发冷风咳嗽〔2〕。

    救饥:采取软枣成熟者食之,其未熟结硬时摘取,以温水渍养,醂卢感切去涩味。另以水煮熟食之。

    图356 软枣

    【注释】

    〔1〕软枣:柿树科柿属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果实可供食用,也可供酿酒、制糖或制醋。

    〔2〕冷风咳嗽:病证名。指因感受风冷即发的喘嗽。

    【译文】

    软枣,又叫丁香柿、牛乳柿、羊矢枣,《尔雅》叫它梬。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北方多有栽培。软枣的树形、枝条、叶及树干都像柿树,但结的果实很小,变干成熟后呈紫黑色。味甘,性温。一种记载说微寒,无毒。多吃会动风,引发冷风咳嗽。

    救饥:摘成熟的软枣食用,不成熟的,硬的时候摘下来,用温水浸泡,漤去涩味。另一个方法是用水煮熟后食用。

    357. 野葡萄〔1〕

    俗名烟黑。生荒野中,今处处有之。茎叶及实俱似家葡萄,但皆细小。实亦稀疏,味酸。

    救饥:采葡萄颗紫熟者食之,亦中酿酒饮。

    【注释】

    〔1〕野葡萄:绘图似葡萄科葡萄属蘡薁Vitis bryoniifolia Bunge。河南葡萄科葡萄属多个种的俗名都叫野葡萄,在野外采集时,人们通常不再细分,加工时也不分开,效用可能大同小异。这是民间分类的特点。

    图357 野葡萄

    【译文】

    野葡萄,俗名烟黑。生长在荒野中,如今处处都有。茎、叶及果实都像家葡萄,但都细小。果实也比较稀疏,味酸。

    救饥:采摘紫色熟透的葡萄粒食用,也适宜酿酒饮用。

    358. 梅杏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中。树高丈余。叶似杏〔2〕叶而小,又颇尖,微涩,边有细锯齿。开白花。结实如杏实大,生青熟则黄色,味微酸。

    救饥:摘取黄熟梅杏〔3〕果食之。

    【注释】

    〔1〕梅杏树:似蔷薇科李属李梅杏Armeniaca limeixing J.Y.Zhang et Z.M.Wang。有学者鉴定为蔷薇科李属杏李Prunus simonii Carr.,但果实颜色与此条记载不同,备为一说。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3〕杏:底本无,据文义加。

    【译文】

    梅杏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多。叶像杏叶,但比较小,又有些尖窄,略粗糙,边缘有细锯齿。开白花。果实像杏大小,生时青色,熟后黄色,味微酸。

    救饥:摘取变黄成熟了的梅杏果食用。

    图358 梅杏树

    359. 野樱桃〔1〕

    生钧州山谷中。树高五六尺。叶似李叶更尖。开白花,似李子花。结实比樱桃又小,熟则色鲜红,味甘、微酸。

    图359 野樱桃

    救饥:摘取其果红熟者食之。

    【注释】

    〔1〕野樱桃:蔷薇科樱属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 (Thunb.) Wall. (=Prunus tomentosa Thunb.)。

    【译文】

    野樱桃,生长在钧州的山谷中。树高五六尺。叶像李树叶,但比李树叶更尖。开白花,像李子的花。结的果实比樱桃小,成熟后颜色鲜红,味甘、微酸。

    救饥:摘取变红成熟的果实食用。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60. 石榴〔1〕

    本草名安石榴,一名丹若,《广雅》谓之若榴。旧云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今〔2〕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成,折其枝条,盘土中便生。其叶似枸杞叶而长,微尖,叶绿,微带红色。花有黄赤二色。实〔3〕亦有甘酸二种,甘者可食,酸者入药。味甘、酸,性温,无毒。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

    救饥:采嫩叶煠熟,油盐调食。榴果熟时,摘取食之。不可多食,损人肺〔4〕,及损齿令黑。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石榴:石榴科石榴属石榴Punica granatum L.,常见果树,品种繁多,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原产伊朗及其附近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广泛生长并常逸为野生。

    〔2〕今:底本讹作“令”,据文义改。

    〔3〕实:此处指种子。

    〔4〕损人肺:即肺损,病名。五脏虚损之一。

    【译文】

    石榴,本草名叫安石榴,又叫丹若,《广雅》称为若榴。古代传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得到石榴种带回来。如今到处都栽培。树干不太高大,枝条贴近树干,从地面发出便成丛生长,极易栽培成活,折下它的枝条,扦插到土中便可以成活。石榴叶像枸杞叶,但比较长,微尖,叶绿色,略带红色。花有黄红两种颜色。果实有甜、酸两种,甜的可以吃,酸的入药。味甘、酸,性温,无毒。又有一种,种子白,晶莹透彻如同水晶,味也甜,称为水晶石榴。

    图360 石榴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石榴果实成熟时,摘取食用。不可多吃,吃多了会令人肺损以及损牙齿,令牙齿黑。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61. 杏树〔1〕

    本草有杏核人。生晋山〔2〕川谷,今处处有之。其实有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其子皆入药。又小者名山杏〔3〕,不堪入药。其树高丈余,叶颇圆,淡绿,颇带红色。叶似木葛叶而光嫩,微尖。开花色红,结实金黄色。核人味甘、苦,性温,冷利〔4〕,有毒。得火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锡毒〔5〕,畏蘘草〔6〕。杏实味酸,性热。

    救饥:采叶煠熟,以水浸渍,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其杏黄熟时摘取食。不可多食,令人发热〔7〕及伤筋骨〔8〕。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杏核人条下。

    【注释】

    〔1〕杏树:蔷薇科杏属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北方常见果树。有多个栽培品种。文中记载的山杏为不同的种。

    〔2〕晋山:山名,见《名医别录》,疑指古晋国境内的山。

    〔3〕山杏:同属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

    〔4〕冷利:病名。八利之一。小儿脾胃嫩弱,寒湿内侵或伤生冷,以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常。症见利下白色黏液,手足冰冷,渴喜饮热等。

    〔5〕锡毒:古代用锡炼丹服食,由此引发的疾病。与因长期吸入锡的烟雾或粉尘引起肺部锡末沉着症,即锡中毒不同。

    〔6〕蘘草:中药名,原植物为姜科姜属蘘荷Zingiber mioga(Thunb.)Rosc.。

    图361 杏树

    〔7〕发热:病名。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者患者自己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

    〔8〕筋骨:指韧带和骨骼。

    【译文】

    杏树,本草有杏核仁,生长在晋山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处处都有。它的果实有多种,黄而圆的名叫金杏,成熟最早。扁而青黄色的名叫木杏,它们的种子都可以入药。又有一种小的,名叫山杏,不能入药。杏树高一丈多,叶相当圆,淡绿色,多带红色。叶像木葛叶,但比较光亮柔嫩,略尖。开红色花,结金黄色果实。核仁味甘、苦,性温,冷利,有毒。得火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锡毒,畏蘘草。杏的果实味酸,性热。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渍,浸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果实变黄熟透后摘来食用。不可多吃,否则使人发热,并伤人筋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杏核仁条下。

    362. 枣树〔1〕

    本草有大枣,干枣也。一名美枣,一名良枣。生枣出河东平泽及近北州郡,青〔2〕、晋〔3〕、绛〔4〕、蒲州〔5〕者特佳,江南出者,坚燥少肉。树高一二丈。叶似酸枣叶而大,比皂角叶亦大,尖光泽,叶间开青黄色小花,结实种数甚多。《尔雅》云:壶枣,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腰枣,一名〔6〕细腰,又谓辘轳枣。櫅音赍,白枣,即今枣子,白乃熟。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色,俗又呼为羊矢枣〔7〕。洗,大枣,河东猗氏县〔8〕出大枣,如鸡卵〔9〕。蹶泄,苦枣,云子味苦。皙,无实枣,云不著子者。还味,稔枣,云还味,短味也。又有水菱枣、御枣,即扑落苏也。又有牙枣。皆味甘美。其余不能尽别其名。大枣味甘,性平,无毒。杀乌头毒。牙齿有病人切忌食〔10〕。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寒热〔11〕腹胀〔12〕,羸痩人不可食。蒸煮食,补〔13〕肠胃,肥中益气〔14〕。不宜合葱食。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净,油盐调食。其枣红熟时摘取食之。其结生硬未红时,煮食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大枣条下。

    【注释】

    〔1〕枣树:鼠李科枣属枣Ziziphus jujuba Mill.,本条记录了枣的多个栽培品种,但有些名称可能不属于该种,如羊屎枣。

    图362 枣树

    〔2〕青:古代州名,见《本草经集注》。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以东,马颊河以南,济南、临朐、安丘、高密、莱阳、栖霞、乳山等市县以北、以东和河北吴桥县地。东汉治所在临菑县(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后移治广固故城(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东莱掖城(今山东莱州市)、东阳城(北齐置益都县,今青州市)等。

    〔3〕晋: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北魏建义元年(528)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改平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平阳府。

    〔4〕绛: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北周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置,治所在龙头城(今陕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八里),武帝移治柏壁城(今新绛县新南二十里柏壁村)。建德六年(577)又移治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津、稷山、新绛、曲沃、绛县、翼城等县地。隋朝大业三年(607)改为绛郡。唐武德元年(618)改置绛州总管府,三年复置绛州,治所在正平县。

    〔5〕蒲州:见孟诜《食疗本草》。北周明帝二年(558)改泰州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芮城等市县地。隋改治所蒲坂县为河东县,大业三年(607)改为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桑泉县(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三年(620)移治河东县(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开元八年(720)升河中府,同年仍改蒲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又升河中府。

    〔6〕一名:底本作“云子”。《四库全书考证》:“边,腰枣,一名细腰,刊本一名讹云子,据《尔雅注疏》改。”因据改。

    〔7〕羊矢枣:即软枣,柿属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见本书第356软枣条。

    〔8〕猗氏县:古代县名,见《本草经集注》。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二十里铁匠营村。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桑泉县。北周复改猗氏县,属汾阴郡。

    〔9〕卵:底本讹作“卯”,据《政和本草》改。

    〔10〕忌食:食疗用语。忌吃某些食物。

    〔11〕寒热:中医八纲中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二个纲领。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但又可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称为寒热错杂;还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在疾病危重阶段,还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2〕腹胀:病名。指腹部腹满不适,或腹部胀大。

    〔13〕补:用补药治疗虚证。

    〔14〕肥中益气:即补中益气。指用健脾胃的方法治疗气虚证。

    【译文】

    枣树,本草有大枣,即干枣。又叫美枣,又叫良枣。生枣产自河东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上以及稍靠北的州郡,青、晋、绛、蒲州产的特别好,江南生产的枣,硬干少肉。枣树高一二丈。叶像酸枣叶,但比酸枣叶大,比皂角叶也大,尖锐而有光泽。叶之间开绿黄色小花,结的果实种数很多。《尔雅》记载:壶枣,江东称下面大上面尖的枣叫壶,壶如同瓠。边,腰枣,是说枣中间(腰)细,又叫辘轳枣。櫅,白枣,就是现在的枣子,(这种枣)变白色才成熟。遵,羊枣,果实小而且圆,紫黑色,俗名又叫羊矢枣。洗,大枣,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如同鸡蛋大小。蹶泄,苦枣,是说枣味苦。皙,无实枣,是说不结果实。还味,稔枣,说还味,是指缺乏枣味。又有水菱枣、御枣,即扑落苏。又有牙枣。(这些枣)味都甜美。其余还有很多枣的品种,不能一一区别它们的名字。大枣味甘,性平,无毒。杀乌头毒。牙齿有病的人忌食。生枣味甘、辛。食用过多会使人寒热腹胀,羸弱消瘦的人不可以食用。蒸煮食用,可以补肠胃,肥中益气。不宜与葱一同食用。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淘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枣变红成熟的时候摘来食用。果实硬还没有变红的时候,煮熟也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大枣条下。

    363. 桃树〔1〕

    本草有桃核人。生太山川谷,河南、陕西出者尤大而美,今处处有之。树高丈余。叶状似柳叶而阔大,又多纹脉。开花红色,结实品类甚多。其油桃光小,金桃色深黄,昆仑桃肉深紫红色。又有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之类,名多不能尽载。山中有一种桃,正是《月令》〔2〕中桃始华者,谓山桃〔3〕,不堪食啖,但中入药。桃核人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桃实熟软时,摘取食之。其结硬未熟时,亦可煮食。或切作片,晒干为糁,收藏备用。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桃核人条下。

    【注释】

    〔1〕桃树:蔷薇科桃属桃Amygdalus persica L.。桃是我国驯化的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中记载的油桃、金桃、昆仑桃、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等,多为各地不同的栽培品种。但文中记载的山桃与桃不是一个种。

    〔2〕《月令》:是《礼记》第六篇。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阐述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月的天文、历象、物候等自然现象,进而说明为政者每月在衣食住行方面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图363 桃树

    〔3〕山桃:桃属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Carri.)de Vos ex L.Henry。

    【译文】

    桃树,本草有桃核人。生长在太山有流水的山谷中,河南、陕西产的尤其大而且味道美,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树高一丈多。叶的形状类似柳树叶,但比较宽大,而且纹脉较多。开红色花,结的果实品种很多。油桃有光泽而且小,金桃颜色深黄,昆仑桃果肉深紫红色,还有饼子桃、面桃、鹰嘴桃、雁过红桃、冻桃之类,品种名很多,不能全部收载。山地和原野中有一种桃,正是《月令》中记载的最早开花的桃,称为山桃,不能食用,但适合入药。桃核仁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桃子熟透变软时,摘来食用。果实硬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也可以煮熟食用。或者切成片,晒干做成粮食,收藏起来备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桃核仁条下。

    新增

    364. 沙果子树〔1〕

    一名花红。南北皆有,今中牟岗野中亦有之,人家园圃亦多栽种。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而色深绿;又似急音梅子〔2〕叶而大。开粉红花,似桃花瓣,微长不尖。结实似李而甚大,味甘、微酸。

    救饥:摘取红熟果食之。嫩叶亦可煠熟,油盐调食。

    【注释】

    〔1〕沙果子树:蔷薇科苹果属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华北和东北地区常见,有多个栽培品种。

    〔2〕急子:吉利子的别名。见本书第306吉利子树条。

    【译文】

    沙果子树,又叫花红。南北都有分布,如今中牟的山冈荒野中也有分布,普通人家的园圃中也多栽种。树高一丈多。叶像樱桃叶,但颜色深绿,又像急子叶,但比较大。开粉红色花,(花瓣)像桃花花瓣,但略长,不尖。果实像李子,但比李子大很多,味甘、微酸。

    图364 沙果子树

    救饥:摘取变红成熟的果实食用。嫩叶也可以煠熟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根可食

    《本草》原有

    365. 芋苗〔1〕

    本草一名土芝,俗名芋头。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人家多栽种。叶似小荷〔2〕叶而偏长不圆,近蒂〔3〕边皆有一劐儿。根〔4〕状如鸡弹大,皮色茶褐,其中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叶冷,无毒。

    救饥:《本草》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多,初煮须要灰汁〔5〕,换水煮熟乃堪食。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6〕毒少,蒸煮食之。又宜冷食,疗热,止渴。野芋〔7〕大毒,不堪食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条下。

    【注释】

    〔1〕芋苗:天南星科芋属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芋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品种很多,文中提到几种芋的名称如青芋、白芋、真芋、连禅芋为芋的栽培品种或同属其他种。

    〔2〕荷:见本书第367莲藕条。

    〔3〕蒂:指叶柄。

    〔4〕根:指芋的块茎,即芋头。

    〔5〕灰汁:用草木灰浸泡过的水,这里介绍了古代用草木灰汁除毒的一种方法。

    〔6〕紫芋:疑指天南星科芋属滇南芋C.antiquorum Schott,南方各地食用其叶柄和花序柄。

    〔7〕野芋:疑指滇南芋C.antiquorum Schott。

    【译文】

    芋苗,本草一名叫土芝,俗名芋头。生长在田野中,如今到处都有,人家多栽种。叶像小的荷叶,特别长但不圆,叶子近叶柄的一边都有一个劐口。根如同鸡蛋大,(芋头)外皮为茶褐色,肉为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叶冷,小毒。

    图365 芋苗

    救饥:《本草》中的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比较多,第一次煮必须加入草木灰汁,再换水煮,煮熟才能食用。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毒较少,蒸煮后就可以食用。又适宜凉食,可以疗热、止渴。野芋有大毒,不能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条下。

    366. 铁葧音孛脐〔1〕

    本草名乌芋,又名音夫茨,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一名槎音查牙,亦名茨菰,又名燕尾草,《尔雅》谓之芍。有二种:根黑、皮厚、肉硬白者谓之猪葧脐;皮薄、色淡紫、肉软者谓之羊葧脐。生水田中。叶似莎草〔2〕而厚肥,梢又长窄。叶间生葶,其葶三棱,梢头开花酱褐色。根〔3〕即葧脐,味苦、甘,性微寒。

    救饥:采根煮熟食,制作粉,食之厚人肠胃,不饥。服丹石人尤宜食,解丹石毒〔4〕。孕妇不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乌芋条下。

    【注释】

    〔1〕铁葧脐:绘图及部分文字描述应为莎草科三棱草属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Ohwi)Y.C.Yang et M.Zhan或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引用原有《本草》的文字已经混淆了泽泻科慈菰(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和莎草科荸荠属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 Trin. ex Hensch.。徐光启《农政全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指出:“茨菰、葧脐,二种绝异;混合注释,为不精也。”

    图366 铁葧脐

    〔2〕莎草:莎草科莎草属Cyperus植物。

    〔3〕根:此处指球茎。

    〔4〕丹石毒:证名。其证头眩耳鸣,发热困笃,恐惧不安。多为服丹药和诸石后产生的副作用。

    【译文】

    铁葧脐,本草名叫乌芋,又叫茨、藉姑、水萍、槎牙,也叫茨菰、燕尾草,《尔雅》称为芍。有二种:根黑、皮厚、肉硬色白的叫猪葧脐;皮薄、色淡紫、肉软的叫羊葧脐。生长在水田中。叶像莎草叶,但比较厚肥,叶梢略长窄。叶子中间生花葶,花葶三棱,梢头开酱褐色花。根就是荸荠,味苦、甘,性微寒。

    救饥:采挖根煮熟食用,或者可以制成粉。食用它的根可以厚人肠胃,不饥饿。尤其适合服丹石的人食用,(因为)它可以解丹石毒。孕妇不能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果部》乌芋条下。

    根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67. 莲藕〔1〕

    本草有藕实,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今处处有之,生水中。其叶名荷,圆径尺余。其花世谓之莲花,色有红白二种。花中结实,谓之莲房,俗名莲蓬〔2〕。其莲青皮里白,子为的〔3〕,即莲子也。的中青心为薏〔4〕。其的至秋,表皮色黑而沉水。就蓬中干者,谓之石莲。其根〔5〕谓之藕。《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6〕,其叶蕸〔7〕,其本蔤〔8〕音密。”云是茎下白蒻〔9〕音若在泥中,藕节间初生萌芽也。“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是也。芙蕖其总名,别名芙蓉。又云,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莲实、茎味甘,性平、寒,无毒。

    图367 莲藕

    救饥:采藕煠熟食、生食皆可。莲子蒸食,或生食亦可。又可休粮〔10〕,仙家贮石莲子、干藕经千年者,食之至妙。又以实磨为面食,或屑为米,加粟煮饭食,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果部》藕实条下。

    【注释】

    〔1〕莲藕:莲科莲属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2〕莲蓬:莲的果实生于平顶而膨大的花托上,俗称莲蓬。

    〔3〕的(dì):即莲子,指莲的种子。

    〔4〕薏:俗称莲子心,即莲的胚芽。

    〔5〕根:此处指根状茎,即莲藕,古人认为是莲根。

    〔6〕茄(jiā):荷茎,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茎干,而是指莲的叶柄。

    〔7〕蕸(xiá):荷叶(不包括叶柄)。

    〔8〕蔤(mì):泛指草、木的根或主干,此处指莲的根状茎,即莲藕。

    〔9〕白蒻:泛指水生植物在泥土中白色细嫩的根状茎。《本草纲目·果部》:“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