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天下味最新章节!

是冲龄践位、继承大统的。南书房课读的师傅们,当然都是翰林院出身、千挑万选饱学之士。至于公主们的师傅,也都是年高德劭、知名之士。各府的格格、宫里年轻的妃嫔宫女,有的是奉命,有的是请求,准许进宫附读。有些兰质蕙心的宫婢,后来出宫遣嫁,把宫闱窗课的诗词抄出给外界人看,有些清新华贵,有的秾缛委婉,可惜御沟红叶,不易流到民间罢了。此外琴棋书画、骑马击剑,不论是皇子或公主,只要你打算学习,就有专人指点。当年才女缪嘉蕙,就是宫廷中指导习画的有名供奉。以习武出名的,有内务府大臣世续的儿媳,不但剑术高超,就是拳脚方面,等闲十个八个人都近不得身,那是入宫学的本领。不过闺中雅兴只求健身自卫,平素不愿炫耀而已。

    至于宫中娱乐,那真是写之不尽,说之不完。凡是册立到皇贵妃,有了印玺,就可以对臣下赏赐御笔字画了。长日无俚,展开画案最普通的是写一笔龙虎、福寿字,或者四字的春条,有的用笔矫健清劲,有的笔势凝厚雄奇,其实那字不管行草,都是如意馆供奉们把字写好,做成漏斗,用细粉漏在纸上,写字的人,只要笔浓墨酣,像描红摹字描下来,自然龙飞凤舞,跃然纸上。

    端午节赏朱砂判官,整个判官由如意馆画好,只留双睛不点,那是留给主子们用朱笔一点,画龙点睛就算大功告成。此外画团扇绘大件的条幅,每轴也莫不如此,只把其中某一部分勾勒着色,就算那位皇后、那位太妃的御笔了。

    宫廷里平日是严禁赌博的,只有除夕到元宵落灯,可以金吾不禁,稍稍放松点。可也只限于掷升官图、十二金钗游太虚幻境、赶老羊、七添八拿九端锅,所谓斗牌也不过是打十胡、摸索胡而已。至于牌九、开摊,算是真正赌博,内廷是绝对禁止的。最奇怪的是民间从咸丰年间打麻将就渐渐流行,可是宫里从慈禧垂帘,一直到宣统出宫,都没见哪个宫里有麻将牌声呢。据宫里老太监说,打麻将因为是四圈才算一局,时间太长,不能随玩随散,所以宫廷始终没能行得开。

    北方放风筝也讲究季节的,清明前后大地春回,云淡风静,风向稳定,大家就都放起风筝来了。宫廷的风筝是由内务府雇用巧匠专门糊扎的,人物有飞天、麻姑、天官、寿星、悟空、杨戬等,虫鸟则有龙睛鱼、海螃蟹、大蜈蚣、小青蛙、苍鹰、蜻蜓等,最难放的是福、禄、寿、喜,还有八卦、七星一类的叫大拍子的风筝。不但要一把子臂功才能抖起来,又因为拍子平平实实过分兜风,不是放的接近罡风,很容易一个筋斗摔下来。其实宫廷放风筝全是由年轻小太监抖起来交给妃嫔们放放线,就算放了风筝啦。

    宫里放风筝都在长巷,一放就是二三十只,有头有脸的宫女也都让她们每人牵着一只,等到主子意兴阑珊,就用剪刀把绳弦一剪,让风筝随风飘向九霄云外,叫做散灾,可以保佑自己没灾没病。当年皇城外面住的青皮恶少一看见宫里放起风筝,立刻呼朋唤友,在东西筒子河两岸(皇城外围护城河)愣用铁标把宫中放在天上的风筝撂下来。要不是宫里旨在散灾,那班青皮有几个脑袋敢撂宫里的风筝呀。

    宫里经常的娱乐是听戏,依照惯例,宫中演戏,每逢初一、十五各演一天,端午、七夕、中秋各演三天,新年期间,从除夕起到正月十六止,演足十七天。后来慈禧垂帘听政,她的寿诞是十月初十,所以在万寿前三天后四天,又演七天戏。有个机关叫升平署,不但昆弋乱弹,而且能编能演,说白了就是御用戏班。后来慈禧太后认为听来听去总是那几出戏,看来看去总是那几个熟面孔,提不起兴致,于是把外门的名角,传差进宫演唱,像王瑶卿兄弟、十三旦、杨小楼、梅兰芳、王蕙芳、陈德霖那些老一辈的伶工,都进宫当过差。平日小型传差,多半在敬胜斋演唱;逢到岁时令节,喜庆万寿,那就改在漱芳斋爨演了。只是那一天唱戏,主子们专心听戏,事情就少多啦。宫女们最喜欢传差唱戏,当值时候,琐碎事一少,也免得时刻提心吊胆怕出舛错啦。

    七夕佳节,宫中也是顶重视的,据说在六朝和隋唐时代,乞巧节就在宫廷里盛行。满洲有一种风俗,在七夕前一天,用一个瓷缸,盛上清水,把缸放在院子里,承接夜晚天上落下来的露水,这种水叫乾坤水。到了第二天,当新月初升、星斗出齐的时候,凡是在宫廷里未出阁的小儿女,不分尊卑,各人都捡些细小的松针,围在瓷缸前面乞巧,这个名称叫掷花针。

    把松针掷在水里,等松针浮上来,看看下面映出的影子,是什么样,就可以判断这个人乞到巧了没有。假如水里影儿纤细清楚,就是天孙赐福传给灵巧;相反的,水里影儿弯曲粗壮,那就是没有乞到巧。有些灵慧得宠的宫女故意采点歪扭的松针往水里放,说是天孙给了一根石杵,以资笑谑媚上邀宠呢。乞过巧就该祭仙啦,祭仙多半是在御花园堆秀山上,除了时鲜瓜果之外,几张方桌摆满了都是妃嫔宫娥钩心斗巧做的牛郎织女穿戴衣饰用具,诸如牛郎戴的斗笠、织女手中的云帚,笠不容指,帚不逾寸,黼黻 绣,迷离耀眼,等于开了一次针黹比赛大会。

    在内地有句俗话,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宫廷中也是一样。拜月主要的是月宫祃儿,民间是纸糊木刻彩印的,到了内廷,月宫祃儿是由如意馆在素绢工笔绘制进呈的。供品除了由饽饽房供应整套自来红、自来白的月饼外,水果以西瓜、鲜藕、虎拉车(类似苹果的一种水果)为主。此外,最少不得的是有枝带叶的毛豆、整把的鸡冠花。这些工作都由宫里嬷嬷宫娥安排布置,绝不假手一般内监。等拜月完毕,多半是在御花园里绛雪轩排宴赏月。因为那里翠瓦飞檐,明晖射壁,灵台宏敞,蟾魄初吐,景物幽绝。当筵宫娥捧斝进酒,吴歌凤琯别殿笙簧,更觉清幽有趣。宴罢,往往已是月过中天了。

    献岁发春,律吕调阳,过年是宫廷生活主要的令节。从乾隆六十年(1795)起,皇帝寅时在乾清宫升座,御前大臣跪颂吉祥之后,侍卫送上奶茶,喝完立刻起驾。出日精门,到上书房东边圣人殿,其实只一间小屋,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行过大礼,然后乘舆到堂子祭神,祭祖还宫,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才轮到后妃们递如意颂吉祥。

    除夕辞岁,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时候了。民间是红封套,宫里是用平金或绣花大红荷包,里头装的不是金银小如意,就是金银小锭子、小元宝,虽然分量都不重,可是都铸得非常玲珑精致。一直到宣统出宫之前,宫里仍然以荷包作赏赐,里头从没有放过钞票银圆呢。宫里的嬷嬷们对宫女也要给荷包压岁,大宫女对小宫女也要点缀一番。所以在春节期间,有些小宫女大襟上挂满了大小荷包。元旦各宫的妃嫔,以及进宫朝贺的王公命妇,都要向皇太后、皇后各宫的主子呈递如意。这真是奇矞夐绝,珠聚星编,令人目不暇给。

    民国吃水饺,满洲叫吃煮饽饽。元旦起,宫中要吃五天煮饽饽,不过初一要吃素馅,初二到初五才能动荤。据说元旦祭堂子,所祭都是天神,尤其满洲所奉的纽欢台吉、武笃本贝子,为了一示虔诚崇敬,所以持斋茹素一天。

    南方祭财神是正月初五,北方祭财神是正月初二,这才开荤吃煮饽饽,又叫捧元宝。这顿元宝的馅子,以慈禧来说,一定是率领隆裕皇后、珍瑾两贵妃、瑜珣瑨妃、格格们,以及常侍左右的命妇们等亲手包制。说是捏住小人嘴,不要胡说乱道,同时把一只小金如意随意包在一只饽饽里。

    善于逢迎的太监,像李莲英一类人物,早把羼在大家所包的饽饽里的那只有彩的默记于心。这只金如意必定是老佛爷吃出来,大家又欢呼老佛爷一年吉祥如意,福荫众生,而老佛爷欣喜自负自己福分比别人都大。光绪戊申年正月初二,竟然没吃出如意来,老佛爷当然心里不舒服,问问大家,都说没吃出来,实在是皇后无意中吃出,而不敢声张,偷偷递给李莲英,李说饽饽有煮破了的,可能掉在锅里,由李从锅里拣出呈览,才算了结这件公案。

    有清一代,去古未远,宫掖可写的趣事尚多,一时也说之不完。等将来有机会再写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