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长安志最新章节!

    县一

    万年

    万年县 【唐赤今次赤】 本汉旧县高帝置属左冯翊今在栎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栎阳故城是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三十五里】 三辅黄图曰太上皇葬栎阳北原起万年陵因置万年县王莽改曰异赤 【沅案此县为汉南陵霸陵杜陵奉明四县地故城皆在焉其奉明故城敏求缺载】 晋属京兆郡 【沅案此县亦为晋杜城霸城地】 后魏复属冯翊郡 【沅案此县亦为后魏杜山北霸城三县地】 周地图记曰后周明帝二年分长安霸城及姚兴所置山北三县于长安城中别置万年县属京兆尹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八角街已东属京兆尹】 取汉县旧名也太和三年省山北县建德二年又省霸城杜城二县皆并入 【沅案杜城当作杜地形志云杜晋曰杜城后改也】 隋开皇三年迁都改万年为大兴徙治宣阳坊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宣阳坊东南隅】 领巿一坊五十四唐武德元年复为万年县二年析置芷阳县七年省总章元年析置明堂县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唐书皆云干封元年置此及太平寰宇记云总章误】 治永乐坊长安二年省 【沅案唐书志云三年太平寰宇记云二年六月】 天宝七载改万年县为咸宁县至德三载复旧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唐书志云干元复旧即至德三载也】 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年县后唐同光元年复旧

    县境 【东西三十七里南北二百七十里】

    七乡管二百九十六邨二里 【唐四十五乡霸桥东有大陵乡元载祖墓在黄台乡真光中有霸城乡余不传沅案水经注奉明县有广明乡庾信撰将军侯英陈道生墓志云葬于京兆洪原乡又安平县公崔言?冘神道碑云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常衮撰新平郡王严墓志云迁窆于万年县龟川乡细柳原白居易撰永穆公主墓志云诏葬于万年县上好乡洪平原韩愈撰校书即李观墓志云葬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乡曰庆义乡则皆古乡名也】

    洪固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邨四十八冑贵里 【沅案路岩撰浑侃神道碑云侃大父城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冑贵里欧阳詹撰左饶卫将军马实墓志云葬于京兆府万年洪固乡延信里司马邨之少陵原】

    龙首乡在县东一十五里管邨三十五神鹿里

    少陵乡在县南三十里管邨四十八 【沅案权德舆撰右仆射姚南仲神道碑云与夫人之殡合祔于少陵原黄渠里则是此乡里名也】

    白鹿乡在县南四十五里管邨五十

    薄陵乡在县东三十五里管邨三十六

    东陵乡在县东三十里管邨四十

    苑东乡在县东北二十里管邨三十九

    社坛在县东南二十里平康坊

    南郊坛

    百神坛

    灵星坛以上并在县南十五里启夏门外

    风师坛

    青帝坛

    先农坛以上并在县东北一十五里浐水东

    九宫坛在县东南一十里古城春明门外

    马祖坛大历五年置

    鸣犊镇在县南六十里 【镇西原下有鸣犊泉俗传因犊跑鸣而得泉武宗畧于太白原即镇之西原也】

    霸桥镇在县东二十里 【滋水驿疑在此】

    渭桥镇在县东四十里 【即东渭桥李晟屯兵处】

    义谷镇在县南八十里 【入干佑路俗曰谷口镇】

    莎城镇唐昭宗干宁二年繇启夏门出居之今废

    太宁驿在县城东草巿东至昭应驿四十六里西至泰川驿四里

    滋水驿在县东北三十里两京道里记曰隋开皇十六年置

    长乐驿在县东十五里长乐坡下两京道里记曰圣历元年敕滋水驿去都亭驿路远马多死损中间置长乐驿东去滋水驿一十三里西去都亭驿一十三里

    霸桥隋开皇三年造唐隆二年仍旧所为南北两桥 【汉有霸馆王莽更曰长存馆霸桥王莽更曰长存桥】

    横霸官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入蓝田路】

    渭桥渡在县东北二十里

    光泰门渡在县东二十里 【入高陵耀州路】

    官硙店在县东界

    终南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自蓝田县界西入县界石鳖谷以谷水与长安县为界东西四十里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孔安国注三山名言相望也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注周之名山中南也春秋左氏传曰荆山中南九州岛之险也杜注曰中南在始平武功县南汉书曰太一山又为终南山 【沅案地里志太一古文以为终南】 五经要义曰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则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葢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山之别号耳 【沅案水经注曰太一山亦曰太白山】 关中记曰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也又曰终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内名福地 【沅按初学记云福地记曰终南太一山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此云关中记非】 三秦记曰太一在骊山西去长安二百里山之秀者也 【沅案初学记所引文与此不同】 一名地胏山 【西京杂记曰终南山多合离草叶似江离而红绿相杂茎皆紫色如罗勒有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丛条状如车葢一青一赤望之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葢树】 皇甫谧高士传曰秦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先生时呼四晧 【沅案高士传无时呼四晧四字】 共入商雒隐地胏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帝召之四人乃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已 【沅案初学记引云汉高祖征之不至乃深自匿终南山今本高士传同已旧作之非】 汉东方朔传曰终南山天下之大阻也 【沅案传无终字大字】 其山多 【沅案多传作出】 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 【沅案旧本脱所字】 万姓所仰足也唐文宗诏曰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山兴云即必有雨若晴霁虽密云他至竟夕不沾濡宜命有司建立祠宇

    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 【沅案史记集解皇览云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杜中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元和郡县志曰书序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是也而敏求于此县不载文武周公墓今人竟以渭北之秦文武冢当之矣】 白鹿原在县东南二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曰在县东二十里】 自蓝田县界至浐水川尽东西一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霸川尽南北一十里亦谓之霸上 【事见蓝田】

    少陵原在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汉鸿固原也宣帝许后葬于此俗号少陵原 【沅案前云三十里此云四十里微异又案外戚传云许后葬杜南是谓杜陵南原师古曰即今之所谓小陵者去杜陵十八里】

    乐游庙在县南八里汉书宣帝起乐游庙在曲江北亦曰乐游原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升平坊】

    长乐坡在县东北一十里即浐水之西岸十道志曰旧名浐坂隋文帝恶之改曰长乐坡葢汉长乐宫在其西北

    高望堆长安图曰在延兴门南八里 【潘岳西征赋曰冯高望之阳隈】

    御宿川在县西南四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云在县南三十七里】 扬雄羽猎赋序曰武帝开上林东南至御宿川 【沅案雄传无东字川字】

    孟康注曰为诸离宫别观禁御不得使人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川汉元后传夏游篽宿师古曰篽宿苑在长安城南今之御宿川是也 【三秦记曰樊川一名御宿川】

    樊川一名后宽川在县南三十五里十道志曰其地即杜陵之樊乡 【沅案说文樊乡字作樊?邑】 汉高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邱功最赐哙食邑于此故曰樊川三秦记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

    金坞在县北汉文帝庙在其北 【一作县北苑内】

    义谷在县东南八十里东南至干佑县及金商等州西南有路至兴元府

    锡谷在县东南六十里有路至旧归安镇合义谷路通兴元府

    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炭谷在县南六十里

    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竹谷在县南六十里 【方舆记曰竹水俗谓之赤水出于媚谷沅案水经注云竹水南出竹山北径媚加谷历广乡原东俗谓之大赤水北流注于渭即此水也西山经竹山赤水出是】

    石鳖谷在县西南五十里

    荆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渭水在县北五十里西自长安县界流经县界入临潼渭阳之诗曰我送旧氏于渭之阳史记曰西伯猎遇太公渭之阳与语大说又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王三十四年又赤三日洪范五行传曰赤者火色也尽赤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也阴阳乱秦用严刑败乱之象汉书曰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三辅决录曰项仲山饮马渭水日与三钱以偿之山海经曰渭水出鸟鼠同宂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畧阳扶风始平京兆至宏农华阴县入河】 列子曰夸父逐日渴饮渭水不足乃渴死淮南子曰渭水多力宜黍

    霸水在县东二十一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在县东二十里】 自蓝田县来合浐水北流入渭

    浐水在县东北流四十里入渭十道志曰荆溪狗枷二水之下流也水经注曰浐水出京兆蓝田北至霸陵入霸 【沅案水经曰浐水出京兆蓝田谷北入于霸此云是注又增至霸陵三字非】 二水终始尽于苑中不复出 【沅案此十一字水经注无之】 地理志曰浐水出南陵县之蓝田谷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出西南莽谷 【沅案西北流以下十三字地理志所无葢敏求误以水经注文属于地里志】 又曰浐水北至霸陵入霸水史记曰秦都咸阳霸浐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祠之 【沅案又曰已下所引亦与今本不同或今本水经注脱之】

    潏水今名泬水 【一作沈】 自南山皇子陂西北流入县界字林曰潏水出杜陵县许慎说文曰潏古穴反 【沅案此徐铉音反今作切】 水名在京兆杜陵汉书注晋灼曰潏音决师古曰地里志鄠县有潏水北过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县则无此水 【沅案地里志鄠有潏水潏当为涝字之误说文云涝水出扶风鄠县北入渭是也然唐本已误为潏师古有音此云县无此木葢承其误矣】 水经注曰潏水自樊川西北流经杜伯冢 【沅案水经注云杜伯冢南】 又西北经下杜城其字或作水旁宂与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水 【沅案其字下十七字非水经注】 括地志曰潏水又名石壁谷水又名高都水汉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高都水入长安城 【事见上卷王根第下】 李善曰潏水径至昆明池入渭 【十道志曰漕水即沈水也亦名潏水沅案太平寰宇记亦曰长安县漕水即沈水也东自万年县界流入今俗名皁河是也】

    福水即交水也水经注曰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县南山石壁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亦曰子午谷水 【沅案水经注云丰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曰沈水又西北支合故渠渠有二流上承交水合于高阳原而北径河池陂东而北注沈水此所引无之太平寰宇记文与此同亦不云出水经注】

    库谷??闲水 【沅案地形志云山北有苦谷浐水出焉水经注亦云西川上承磈山之斫盘谷次东有苦谷俱作苦】 北流二十五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浐水下流二十五里合霸水号霸水北流二里入渭

    采谷水来自蓝田县界西北流三十里入县界二十里合采谷为浐水北流四十里入霸水

    石门谷水来自蓝田县北流十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北流一十五里合库谷水为浐水

    荆谷水一名荆溪来自蓝田县至康邨入县界西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浐水 【两京道里记曰荆溪本名长水后秦姚兴避讳改焉】

    义谷水自县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