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太平寰宇记最新章节!

    江南西道七

    ?州

    ?州宜春郡今理宜春县春秋时其地属吴国秦并天下其地属九江郡汉为宜春县属豫章?晋太康元年平吴改宜春为宜阳避太后讳仍属安成郡荆州元帝过江以中流襟带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置江州陈贞明三载安成宜阳县皆属江州隋平陈后土人文甚拥众自守开皇十年洪州都督杨武通平之十一年置?州因袁山为名大业三年改为宜春郡十四年城陷林士?等贼唐武四年平萧铣置?州天寳元年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复为?州

    元领县三 今五

    宜春 分宜新置 新喻 萍鄊 万载

    州境

    东西五百二十六里 东北二百二十五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二千五百八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七百一十一里 西北至长安三千九百七十一里东至洪州水路七百四十里 南至吉州三百一十里 西至潭州五百二十六里 北至洪州五百二十里 东南至吉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潭州界二百三十里 西北至潭州界五百二十六里 东北至洪州界四百八十里

    户

    唐开元户二万三千一百皇朝户主四万四千八百客三万四千九百三

    风俗

    与洪吉等州同

    人物

    宜春山水秀丽钟于词人自唐有举场登科者实繁江南诸郡俱不及之有宜阳集以载其名

    土产

    白纻布 葛 纸 竹鞋 酒 按王烈之云宜春酒随歳举上供

    宜春县旧二十二鄊今十七乡本汉旧县也属豫章郡髙帝六年灌婴于此筑城置宜春县武帝封长沙定王子成为宜城侯王莽改为脩晓县光武初改为宜春吴寳鼎二年以宜春属安城郡晋太康元年以太后讳春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废安城并于宜阳县置阳州移县于州东五年十七年改宜阳为宜春大业三年罢?州为宜春郡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钟山在州东九十里裴子野宋畧云永嘉元年此山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出时人得之送上騐铭云是秦时乐噐因以为名又按安城记云钟山临水阻峻春夏则湍洑沸涌喷上白沙如米两岸石上各九十余里名曰米沙以之辨歳若一岸徧饶则其方丰穰民以为凖 ?山在县东北五里昔?士?京居于此山死葬其侧名乃为?山 仰山在州南八十五里周回连延一千里髙耸万仭夏有云气覆其岭上雨即立降冬若防隂即停积雪峻险不可登陟但可仰观以此为名 昌山在州东六十里旧名伤山?江流其间巨石枕岸潺激舟人上下多倾覆故名伤山按顾野王舆地记晋永嘉四年罗子鲁于山峡堰断为陂从此灌田四百余顷梁大同二年废时人以伤非善徴乃改为昌山 甘井山在州北二十里髙一里出甘泉 梦水在州东八十五里源出?水昔钟仪于此村欲立县夜乞梦果符所祝及寤名为思古迹现存其水因为名 宜春水出县西四里其水甘美堪作酒晋书地道记云县出美酒随歳举上供刺史亲付计吏 李渠刺史李将顺于州西南十里修堰引仰山水州城通船自乱后口开沟引水入市周流通逹置渠长一丈 温泉按郡国志云南乡有温泉以生鸡卵投之即熟水中犹有鱼焉又州图云去州南三十五里冬夏长?涌出以冷水相合以去风疾 石室宜春记云郡有石室山数石相连髙十余丈皆相似素壁若雪万象森罗于其所 仰山祠在州南庙居东北六十里昔有古庙地曰瀬近龙潭古老相传昔有邑人徐璠在县东十里浦村从扬州行船还至彭蠡湖大孤石见一人称萧大分一人称萧陆云居宜春县仰山石桥南求与同载徐璠许之至浦村东一百歩告别而去期后相寻至石必大呼叔季相见徃来既数宴会之次大分告曰君欲雨即为雨晴亦如之徐璠因言欲得田土信宿之间发大水推山荡竹俄而平髙就下出田五顷今浦村西徐田是也璠怪之黙识其处乃见二龙自此遂絶石桥亦断后亢阳洁斋祈祷必应防昌三年大洪水移庙防树驻在文明乡嘉猷都白村去郡三十里与建严祠近今盛焉前进士黄颇撰碑 龙姥庙郡国志云在州东六十里其庙宇在泰州悦城县唐开咸中县令卢防尝游官南越假康州録事叅军至是祠姥见梦曰子当为此官今且北矣且占之得见龙之贞遂祠其形像大和六年防理县有令政郡守关摄司马知州歳大旱遂祈焉以响应置祠宇昌山渡徃来祠之甚騐定王冢按史记汉长沙王子成封宜阳侯卒葬在州东南一里 洪阳洞在州东昌山北岸去州六十里按神仙传洪阳先生所居洞府洞门去地髙四十丈峻险巉岩寒泉清冷杉橹千寻亦县之胜境也

    分宜县东八十里新割十鄊本宜春县地皇朝雍熈元年八月析宜春神龙等十一乡置分宜县以便民欲当宜春新喻两县界之中也

    萍乡县西一百二十五里今七乡本汉宜春县地属豫章郡吴寳鼎二年分立萍鄊先吉州隋开皇十一年属?州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因以名县按郡国记云萍乡多虫毒其家絶灭则飞游值之者毙 罗霄山王孚安城记云罗霄山泽水所出傍出石乳天旱吏人祝之因以大木长三四丈投井即雨水悬井温輙令木出涌而雨止盖潜龙之穴宅以阳居yin精神上通故扣之必有?感若蜀都赋所谓鸣鼓应而兴雨者也 玉女冈按顾野王舆地记云玉女冈去州西陆路九十里东六十里其塾天气若雨即有五色云气涌出石间百姓咸云玉女披衣又名玉女塾 炀岐山在县北六十里炀帝曾经此山因此为名有炀帝坛见刘禹锡文 石姥山在县西五十里侧有石状如姥因以为名 萍乡县故城在县东四十里晋大兴元年陈敏自王江东与杜弢相应作逆晋遣镇南将军陶侃水陆二道来伐甘卓领兵于县东筑垒连接五所号为卓垒 龙鸣寺在县西南六里额即则天证圣中宋之问所书有回鸾返鹊之文今在

    新喻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今十二乡本汉宜春县之地属豫章郡吴孙皓分宜春立新喻县属安城县隋开皇元年平陈废为吴平县又属洪州至大业年废吴平其年置袁州再立新喻县在龙池之墅其创县之初采喻水为名武徳初安抚使李大亮析置西吴州至七年废还为新喻县 百丈山在县南七十二里顶阔百丈因以为名顶上有葛仙翁井井畔有庙 袁水在县南五十歩西至一滩滩长二里其地险峻号曰五浪滩其侧立为五浪馆 废吴平县在县东一百一里后汉时置为汉平县隋改为吴平县开皇十三年废入新喻县 废广平县在县北八十四里武徳五年置七年废入新喻县

    万载县去州一百里旧五乡今四乡本髙安县地伪吴顺义元年分为髙安进城康乐髙侯等四鄊置万载场为县以属焉今割?州 康乐水在县东北水口去县三十五里自谢山源出南流即康乐侯谢灵运尝游处也 古城在县东北四里宋武帝封临川内史谢灵运为康乐侯以侯就第即此地也其城周回山水谢公无日不宴游有书室石砚犹存焉

    吉州

    吉州庐陵郡今理庐陵县春秋时为吴地战国属楚秦并天下属九江江南部都尉理汉为庐陵县豫章郡又项羽立吴芮为衡山王尽有其地汉髙祖徙吴芮于长沙庐陵郡即豫章之属邑王莽改曰栢亭又雷次宗豫章记云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献帝兴平元年始立郡吴志云孙防所分立又按地理志云吴分豫章之新喻宜春庐陵之平都永新长沙之安成萍乡六县为安成都即今安福县理也又晋地记云太康中以雩都贑南野等县割为南康郡而庐陵百姓去管遥逺乃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六代皆因之不改隋平陈改庐陵郡置吉州于今郡城西南筑今城即旧州城是也以界内吉阳为郡名仍改石阳为庐陵县并废吉阳郡之永豊兴平髙昌三县入庐陵又废东昌安豊西昌广遂永新合五县置太和县又割巴山郡之新淦县废安成郡立安福县并置吉州吉州抵管庐陵太和新淦安福四县大业三年又改为庐陵郡唐武徳五年江左平复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又析为太和县置南平州以州人刘干宗为刺史于安福县立頴州武徳七年废頴州依旧为县八年又废南平州及永豊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来属后以永新百姓去太和阻逺请依旧置显庆四年复置永新今领五县开耀元年州人刘智以州逼贑水通逹大山戸口殷繁土地湫隘陈移郡之利永淳元年移于今理天寳年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

    元领县五 今七

    庐陵 新淦 太和 安福 永新 吉水 龙泉州境

    东西四百二十里 南北六百九十三里

    四至八到

    北至东京二千八百四十三里水路四千七百十二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七百九十五里 西北至长安三千六百五里取随州路三千二百二十五里东至抚州五百二十五里 南至处州五百三十里西至桞州一千二百五十里 北至洪州五百三十里 东南至处州八百八十四里 西至衢州九百一十里 西北至抚州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袁州三百二十里

    户

    唐开元户四万一千皇朝户主五万八千六百七十三客六万七千七百八十

    风俗

    与洪州同

    人物

    陶侃毋谌氏新淦人家贫以纺绩资给侃令交结胜已者

    土产

    碁子 竹纸 丝布 白纻布 茶 藤贡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