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
    〔3〕本条论述产后中风,邪在太阳的证治。阳旦汤,即桂枝汤的别名。

    【译文】

    产后患太阳中风持续十数天未愈,头微痛,恶寒,时有发热,心中闷,干呕、出汗,持续时间虽长,但只要太阳表证继续存在,治疗仍可用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36]。

    [09]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1〕,竹叶汤〔2〕主之。〔3〕竹叶汤方:

    竹叶〔4〕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5〕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沬。呕〔6〕者,加半夏半升洗。

    【注释】

    〔1〕产后中风……喘而头痛:产后感受风邪,证见发热、头痛是邪在表,然面赤而喘为热盛动风,欲发痉病之兆。此证与《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07]条“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相似。《金匮要略直解》:“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今证中未至背反张,而发热、头痛,亦风痉之渐。”“产后”前《脉经》有“妇人”二字。

    〔2〕竹叶汤:本方有清热祛风、扶正达邪的作用。方中以竹叶为主。

    〔3〕本条论述产后中风欲发痉病的证治。

    〔4〕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片。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5〕防风:底本作“防丰”,现据俞本、徐本、赵本改。

    〔6〕呕:底本误作“沤”,据俞本、徐本、赵本改。

    【译文】

    产后感受风邪、发热、面红、呼吸急促而头痛,治疗当用竹叶汤。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以上十味药,用一斗水同煮,煮到二升半。分三次温服。药后盖被保暖使出汗。如果颈项强急,则加大附子一枚,剖开如黄豆大,煎药后去掉上面的泡沫。若有呕吐,加半夏半升洗。

    [10]妇人乳〔1〕中虚,烦〔2〕乱呕逆〔3〕,安中益气,竹皮大丸〔4〕主之。〔5〕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6〕一分。

    【注释】

    〔1〕乳:即产。《脉经》作“产”。《说文解字》:“人及鸟生子曰乳。”《金匮要略正义》:“乳即产也,产内病。”

    〔2〕烦:乱也。《国语·楚语》:“民烦可教训。”即“民乱可教训”。“烦”“乱”同义。

    〔3〕逆:通“”。《玉篇》:“,呕也。”“呕”“逆”同义。

    〔4〕竹皮大丸:本方有清虚热、补中气的作用。方中以甘草为主,用量独重,并以枣肉和丸,旨在安中益气。若有热,则倍用白薇以退虚热;若烦喘(即剧喘),可加柏子仁以安心气。

    〔5〕本条论述产后呕逆的证治。

    〔6〕柏实:即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种仁。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译文】

    妇女产褥期出现心乱而呕逆等里虚的症状,治疗当安中益气,可用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加入枣肉混合制成丸药,像弹子大小。每次用水吞服一丸,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两次。若有低热,加倍白薇的用量;如果有气急,则加柏子仁一分。

    [11]产后〔1〕下利〔2〕虚极〔3〕,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4〕主之。〔5〕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蘗皮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注释】

    〔1〕产后:《脉经》作“妇人”。

    〔2〕下利:此指热利,当兼有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的症状。《脉经》作“热利重下”。

    〔3〕虚极:即疲乏无力之症。《金匮玉函要略述义》:“虚极,犹言疲惫。”“虚极”前,《脉经》有“新产”二字。

    〔4〕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本方有清热燥湿、补气养血的作用。方中以白头翁清热燥湿为主,加甘草补气,阿胶养血。仲景以此方举例告人,产后攻邪当顾及气血两虚,不必拘于甘草、阿胶两味。《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此仲景举例以见其概,非谓产后痢疾,仅此一方。”

    〔5〕本条论述产后下利的证治。

    【译文】

    产后患热利(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疲乏无力,当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疗。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蘗皮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以上六味药,用七升水,先煮前五味药,煮到二升半,放入阿胶,再煮,至阿胶全部烊化。分三次温服。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1〕:治妇人在草蓐〔2〕,自发露得风〔3〕,四肢苦烦热〔4〕。头痛者,与小柴胡汤〔5〕;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6〕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7〕,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8〕。

    【注释】

    〔1〕三物黄芩汤:本方有清热、燥湿、凉血的功效。方中以黄芩、苦参清热燥湿为主,配地黄凉血。

    〔2〕草蓐(rù):指妇女临产时。古代妇女在草上分娩,故称“草蓐”。蓐,草垫,草席。

    〔3〕自发露得风:指分娩时由于揭盖衣被,暴露身体,不慎而感受风热之邪。

    〔4〕四肢苦烦热:即全身烦热。“烦”“热”同义。

    〔5〕头痛者,与小柴胡汤:产后感受风邪,发热而头痛的,是邪从表而入,伏于少阳。治疗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扶正达邪。

    〔6〕本条论述产后感受风邪而发热的两种治法。

    〔7〕八升:俞本、徐本作“六升”。

    〔8〕多吐下虫:指药后可出现吐虫或下虫。《金匮要略集注》:“此方不必主虫,而方后云吐下虫者,若有虫者则吐下也。”

    【译文】

    《千金要方》三物黄芩汤,可治疗妇女在临产时因外露身体、感受风邪而出现的全身发热。兼有头痛的可用小柴胡汤治疗;没有头痛,仅仅是发热的,可用三物黄芩汤治疗。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八升水同煮,煮到二升。温服一升。药后,若体内有虫,可见吐出虫或泻出虫。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1〕: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2〕,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3〕,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4〕,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5〕。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6〕,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7〕,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注释】

    〔1〕内补当归建中汤:本方即小建中汤(见《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14]条)加当归组成。有养血补虚,温中止痛的作用。《张氏医通》:“此即黄芪建中之变法,彼用黄芪以助外卫之阳,此用当归以调内营之血。”

    〔2〕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指腹中持续刺痛,呼吸加速而气短。刺,《千金翼方》作“疾”。

    〔3〕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苦,《千金翼方》作“若”;中急,即里急。由于少腹里急,筋脉拘挛疼痛牵引至腰背。摩,俞本无此字,《千金翼方》作“挛”。《金匮要略札记》:“中急犹里急,与竹皮大丸条,言里虚为中虚。”

    〔4〕产后一月日:指产后一月之内。

    〔5〕本条论述产后血虚腹痛的治方。宜,《千金翼方》作“内补方”。

    〔6〕若大虚,加饴糖六两:大虚,指全身虚弱。加饴糖可甘温建中。《金匮要略编注》:“若大虚加胶饴,峻补脾胃而生气血。”

    〔7〕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指产后内出血不止,加地黄、阿胶以养血、止血。

    【译文】

    《千金要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可治疗妇人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腹中刺痛不除,呼吸气短或者少腹拘急疼痛,牵引至腰背,不思饮食。治疗当在产后一个月内,服本方四五剂最好,使其身体

    强健为适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用一斗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一天内服完。如果全身虚弱,则在汤药煎成后放入饴糖六两,然后再在火上加热,使饴糖消溶。若出血过多,产后损伤内出血不止,可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共八味药,在汤药煎好后放入阿胶。如果没有当归,可用川芎代替;如果没有生姜,可用干姜代替。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