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p;  病人好像有内热的症状,烦闷、口中干燥而渴,但脉无热象,这是阴伏,是瘀血伏结于内,治疗当用下(瘀血)法。

    [12]火邪〔1〕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2〕主之。〔3〕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4〕,去皮 甘草二两〔5〕,炙 生姜三两〔6〕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释】

    〔1〕火邪:指误用火攻发汗后,损伤心阳,促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伤寒论》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又《伤寒论》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便血),名为火邪。”《金匮发微》:“此条大旨,与火劫发汗同,火劫发汗,或为惊狂,或圊血(即便血),吐血,要以惊狂为最剧。”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本方为桂枝汤加减方。有解表逐邪、回阳镇惊的作用。

    〔3〕本条论述火邪致惊的治法。

    〔4〕三两:俞本作“二两”。

    〔5〕二两:俞本作“三两”。

    〔6〕三两:俞本作“六两”。

    【译文】

    (误)用火攻发汗后病情加重(导致寒热未退、惊狂不安等症),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治疗。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以上药物研末,用一斗二升水,先煮蜀漆,减少二升,放入其余药物,煮到三升,去掉药渣。温服一升。

    [13]心下悸〔1〕者,半夏麻黄丸〔2〕主之。〔3〕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4〕。

    【注释】

    〔1〕心下悸:指心下悸动之症。由于心下有停饮、中阳不运所致,即《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11]条“水停心下,甚者则悸”之症。

    〔2〕半夏麻黄丸:本方有化饮利水的功效。方中以半夏化其饮为主,合麻黄发其阳,使饮邪去,阳气通利,则心下悸自止,《金匮要略心典》:“此治饮气抑其阳气者之法。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

    〔3〕本条论述水饮致悸的治法。

    〔4〕日三服:俞本无“服”字。

    【译文】

    (水饮引起的)心下悸动的病人,可用半夏麻黄丸治疗。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以上两味药,研成末,加入熬过的白蜜中,混合制成丸药,像赤豆大小。每次用水吞服三丸,每日服三次。

    [14]吐血不止〔1〕者,柏叶汤〔2〕主之。〔3〕

    柏叶汤方:

    柏叶〔4〕 干姜各三两 艾〔5〕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6〕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注释】

    〔1〕吐血不止:在此指咯血不止。

    〔2〕柏叶汤:本方有温中止血的作用。方中以柏叶、马通汁止血为主,干姜、艾叶温中。

    〔3〕本方论述虚寒吐血的治法。

    〔4〕柏叶:又名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及叶。有止血镇咳的功效。

    〔5〕艾:又名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有温经止血的作用。

    〔6〕马通汁:为马科动物马的粪汁。即用马粪以水混合,用布滤其汁,澄清即成。古人认为有止血作用,今已不用。

    【译文】

    吐血日久不止,可用柏叶汤治疗。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以上三味药,用五升水,一升马通汁同煮,煮到一升。分两次温服。

    [15]下血,先便后血〔1〕,此远血〔2〕也,黄土汤〔3〕主之。〔4〕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5〕半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注释】

    〔1〕先便后血:《脉经》作“先见便后见血”。

    〔2〕远血:中医病名,便血之一。其症先大便,后见血。因出血部位离肛门远,故名。徐本误作“近血”。《医宗金鉴》:“谓血在胃也。”

    〔3〕黄土汤:本方有温脾止血的功效。方中以灶中黄土、白术、附子温中健脾为主,被历代视为止血的圣方。《血证论》:“吾谓圣师立法,指示法门,实则变化随宜,故此方热证可去附子,再加清药;寒证可去黄芩,再加温药。”

    〔4〕本方论述虚寒便血的治法。

    〔5〕灶中黄土:又称灶心土、伏龙干,为多年烧杂草而结成的灶内黄土。有温中止血的作用。

    【译文】

    便血,先大便,后见血,这叫做远血,可用黄土汤治疗。

    黄土汤方本方也可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以上七味药,用八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两次温服。

    [16]下血,先血后便〔1〕,此近血〔2〕也,赤小豆当归散〔3〕主之。〔4〕方见狐惑中。

    【注释】

    〔1〕先血后便:《脉经》作“先见血后见便”。

    〔2〕近血:中医病名,便血之一。其症先出血后大便,因出血部位离肛门近,故名。《医宗金鉴》:“谓血在肠也,即古之所谓肠澼,为痔下血,今之所谓藏毒肠风下血也。”

    〔3〕赤小豆当归散:功用及组成。参见《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篇[13]条。

    〔4〕本条论述湿热便血的治法。

    【译文】

    便血,先出血后大便,这叫做近血。可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方见《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3]。

    [17]心气不足〔1〕,吐血、衄血,泻心汤〔2〕主之。〔3〕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4〕各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注释】

    〔1〕心气不足:此指吐血、衄血的原因。由于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导致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2〕泻心汤:本方有泻火止血的作用。方中以大黄、黄连苦寒直折心火,火降则血止。《血证论》:“方名泻心,实则泻胃。”《十药神书》:“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大黄之多,以行瘀也。”当今报道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即取源于此。

    〔3〕本条论述热盛吐血的治法。

    〔4〕黄芩:底本误为“黄苓”,据赵本等改。

    【译文】

    心气不足,(导致心火亢盛)出现吐血、衄血,可用泻心汤治疗。

    泻心汤方亦可治霍乱吐泻: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煮到一升。一次服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