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6〕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注释】

    〔1〕大逆:后人疑为“火逆”之误,因虚火上逆而咳喘。

    〔2〕咽喉不利:指咽喉干燥不利,可见有咳唾涎沫、口渴之症。

    〔3〕止逆下气:指治法。降虚火,下气逆。

    〔4〕麦门冬汤:有滋养肺胃,止逆下气的作用。本方特点是在大剂补气生津药中加少量半夏,取其利咽下气的功效。《医门法律》:“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5〕本条论述虚火咳喘的证治。

    〔6〕二两:赵本作“三两”。

    【译文】

    由于虚火上逆,出现上气、咽喉干燥不利(咳唾涎沫,口渴)之症。治疗当止逆下气,用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用一斗二升水同煮,煮到六升。每次温服一升,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11]肺痈,喘不得卧〔1〕,葶苈大枣泻肺汤〔2〕主之。〔3〕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注释】

    〔1〕肺痈,喘不得卧:前云“肺痈”,主症是咳唾脓血,由于风热壅肺所致。此条“肺痈”与上述不同,主症是喘不得卧,乃是水饮壅肺引起。《金匮要略今释》:“本篇泻肺汤证二条,皆冠以‘肺痈’字,然其证无脓血腥臭,其方不用排脓,而用逐水……是以经文不当云‘肺痈’,当云‘肺胀’。”这是由于“雍”、“壅”、“痈”三字古皆通用。《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胠,指腋下)。”肺雍,也即肺痈。

    〔2〕葶苈大枣泻肺汤:本方有泻肺逐水的功效。除用于水饮壅肺的肺痈外,还用于支饮。本书《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27]条:“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3〕本条论述水饮壅肺的肺痈证治。

    【译文】

    水饮壅肺的肺痈(当是“肺胀”),出现气急而不能平卧之症,当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到黄色,捣碎制成丸药,像弹子大小大枣十二枚

    上药先用三升水煮大枣,煮到二升,去掉大枣,放入葶苈同煮,煮到一升。即刻一次服完。

    [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1〕,咽干不渴〔2〕,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3〕者,为肺痈,桔梗汤〔4〕主之。〔5〕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6〕: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注释】

    〔1〕咳而胸满,振寒脉数:由于风热壅肺,蓄结成脓,故咳嗽胸满,寒战,当有发热、脉滑而数。

    〔2〕咽干不渴:当是咽干口渴。不渴即大渴。

    〔3〕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这是肺痈成脓的特征。不断咳出有脓血的浊痰,稠厚如米粥,且腥臭异常。时,《脉经》作“时时”。米粥,《脉经》作“粳米粥”。

    〔4〕桔梗汤:有排脓解毒的功效。本方不宜治疗血痹。

    〔5〕本条论述肺痈成脓的证治。

    〔6〕亦治血痹:俞本无此四字。

    【译文】

    咳嗽胸满,(发热)寒战,脉滑数,咽喉干燥,口渴,不断咳出脓性的浊痰,像米粥那样稠厚,异常腥臭,这就是肺痈,可用桔梗汤治疗。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于医理不符):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以上二味药,用三升水同煮,煮到一升。分两次温服,药后可咳出脓血痰。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1〕,脉浮大〔2〕者,越婢加半夏汤〔3〕主之。〔4〕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释】

    〔1〕目如脱状: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是形容喘之甚。

    〔2〕脉浮大:脉浮主表。脉大,即脉洪大,主热。表明此条肺胀是由于外感风热,内停痰饮所致。

    〔3〕越婢加半夏汤:本方有发汗清热、宣肺化饮的作用。《金匮要略心典》:“外邪内饮,填塞肺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蠲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

    〔4〕本条论述热饮咳喘的证治。

    【译文】

    咳嗽上气,这是肺胀的表现。但病人喘得厉害,眼睛努睁如突出状,按其脉浮而洪大(这是外感风热,内停痰饮),当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以上六味药,用六升水,先煮麻黄,去掉上面的泡沫,放入其他药,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

    [14]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1〕,脉浮者,心下有水〔2〕,小青龙加石膏汤〔3〕主之。〔4〕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5〕胁下痛引缺盆〔6〕: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注释】

    〔1〕烦燥而喘:表明喘急之甚。燥,俞本、徐本作“躁”,当是。躁,急也。

    〔2〕心下有水:表明心胸中有水饮停留。下,训为“中”。

    〔3〕小青龙加石膏汤:本方有解表、化饮、清热的功效。上条越婢加半夏汤以发汗清热为主,兼化饮,用于里热重的咳喘。本条小青龙加石膏汤以解表化饮为主,兼清热,用于饮邪重的咳喘。底本无“汤”字,据俞本、徐本、赵本加。

    〔4〕本条论述寒饮挟热的咳喘证治。

    〔5〕外更加:俞本作“《外台》”。

    〔6〕缺盆:中医人体部位名。在颈部下面,肩部凹陷处(锁骨上窝)。

    【译文】

    患肺胀的人,咳嗽上气而喘急,按其脉浮(病在表,当有表证),心胸中有水饮,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千金要方》用本方时证治与此相同,另加有胁痛牵引至缺盆的症状。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桂枝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以上九味药,用一斗水,先煮麻黄,去掉上面的泡沫,再放入其他药同煮,煮到三升。身体强的人,每次服一升;瘦弱的人,剂量减少些,每日服三次。若是小儿每次服四合。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1〕: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2〕者。〔3〕方见虚劳〔4〕。

    【注释】

    〔1〕《外台》炙甘草汤:本方出自《伤寒论》177条,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千金翼方》以本方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参见本书《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外台》又将本方扩大应用于肺痿,但用量略有差异。

    〔2〕心中温温液液:《金匮要略编注》:“泛泛恶心之意也。”《金匮要略正义》:“心中一种嘈杂不安景象。”

    〔3〕本条论述肺痿气阴两虚的治方。

    〔4〕虚劳:俞本作“虚者”。徐本下有“中”字,当是。

    【译文】

    《外台》炙甘草汤,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的肺痿(咳嗽),多吐泡沫样的痰,胃中有泛恶症状的病人。本方见《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

    《千金》甘草汤〔1〕:

    甘草〔2〕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注释】

    〔1〕《千金》甘草汤:此为单味药之奇方。有泻火解毒的作用。方后缺主治病证及药量。本方出自《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绛雪园古方选注》:“一药治病,是曰奇方。”本条论述肺痿轻症的治方。

    〔2〕甘草:《伤寒论》311条作“二两”。生甘草有泻火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金匮要略论注》:“肺痿之热,由于虚,则不可直攻,故以生甘草之甘寒,频频呷之,热自渐化也。”

    【译文】

    《千金要方》甘草汤(可治肺痿轻症,多唾涎沫,咽干而痛):

    甘草

    上一味药,加三升水煎煮,煮到还有一半药汁(一升半)。分三次温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1〕,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2〕。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释】

    〔1〕《千金》生姜甘草汤:本方为炙甘草的变方。有补脾益气、润肺生津的作用。

    〔2〕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由于肺痿吐涎沫日久不愈,肺气虚衰,津液损耗,出现咽喉干燥不利而口渴的症状。本条论述肺痿日久不愈的调理方。

    【译文】

    《千金要方》生姜甘草汤,可治肺痿,多吐泡沫样的痰,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出现咽喉干燥而口渴。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以上四味药,用七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1〕:治肺痿吐涎沫〔2〕。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3〕皂荚一枚〔4〕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释】

    〔1〕《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本方是桂枝汤加减,且有皂荚丸之意。有调和营卫、开壅涤痰的功效。《金匮要略集注》:“芍药利中、下二焦,而不利上焦,故去。皂荚能去黏痰,故加。此方略有皂荚丸之意。”

    〔2〕治肺痿吐涎沫:当有咳吐浊痰不止的症状。《金匮正义》:“此必见壅闭喘咳之象,故加皂荚于温中药内,以助开导之势。”本条论述肺痿兼痰浊的治方。

    〔3〕十枚:俞本下有“炙”字。

    〔4〕一枚:赵本作“二枚”。

    【译文】

    《千金要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可治疗肺痿吐涎沫(且有咳喘、浊痰不止之症)。

    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以上五味药,加七升水,用小火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

    《外台》桔梗白散〔1〕: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2〕,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3〕者,为肺痈。〔4〕

    桔梗贝母〔5〕各三分巴豆〔6〕一分去皮,熬,研如脂〔7〕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8〕。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注释】

    〔1〕《外台》桔梗白散:本方有解毒消痈、祛痰排脓的作用。为攻痰的峻剂。本方在《伤寒论》141条称“白散”。后人称之为“三物白散”。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是肺痈初起的证候。

    〔3〕“咽干不渴”此为肺痈的重证。咽干不渴,当是咽干而大渴。时出浊唾腥臭,是言浊痰之多,腥臭异常。久久吐脓如米粥,是指吐脓痰之久,犹如米粥黏稠。不,同“丕”,很,大。

    〔4〕本条论述肺痈成脓的治方。

    〔5〕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有化痰散结的作用。

    〔6〕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有大毒,是一味峻泻药,有攻痰遂水的作用。因巴豆油有剧毒,必经榨去油用,名叫巴豆霜。一般不入煎剂,多入丸散应用,每次用量极少(约0.1——0.3克)。

    〔7〕研如脂:即研去油脂。

    〔8〕膈下者,泻出:《伤寒论》作“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译文】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可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寒战(发热),按其脉滑数,咽喉干燥,口渴,不断咳出稠厚的有腥臭的浊痰。病程延续一段时间就会咳出像米粥那样的脓痰,这就是肺痈病。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末,去掉油脂

    以上三味药,研成细末。体质强盛的人用温水饮服半钱匕;瘦弱的人减少一半剂量。病在胸膈的服药后可吐出脓血样痰;病在腹部可从大便中泻出脓液。如果泻下不止,可饮一杯冷开水能止泻。

    《千金》苇茎汤〔1〕: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2〕,是为肺痈〔3〕。

    苇茎〔4〕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5〕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6〕,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注释】

    〔1〕《千金》苇茎汤:本方为治肺痈的主方。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的功效。

    〔2〕胸中甲错:指胸腹部皮肤干燥粗糙,上面像鳞甲错出那样。这是病久体弱,肌肤失于气血滋养所引起的。中,训为“上”。

    〔3〕本条论述肺痈的治方。

    〔4〕苇茎: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有清肺养胃、生津止渴的功效。今因药店不备,以芦根代替。芦根为芦苇的根茎,作用与苇茎相同。

    〔5〕瓜瓣:又称白瓜子、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有化痰排脓的作用。后人有认为是甜瓜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种子,有清肺化痰的功效。

    〔6〕一斗:底本原作“一升”,现据俞本、徐本、赵本、吴本改。

    【译文】

    《千金要方》苇茎汤:可治咳嗽、低热、烦闷,胸腹部皮肤干燥粗糙,犹如鳞甲错出,此是肺痈。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以上四味药,用一斗水,先煮苇茎,煮到五升,去掉药渣,放入其他药物,再煮到二升。每次服一升,第二次服后,当吐出脓痰。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1〕,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2〕,咳逆上气,喘鸣迫塞〔3〕,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4〕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5〕。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

    【注释】

    〔1〕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此为水饮壅肺的肺痈。由于感受外邪,肺气闭塞,不能通调水道,水气逆行,故胸满胀,全身浮肿。

    〔2〕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由于外感风寒表邪,肺窍不通,故鼻塞流涕,不闻香臭。

    〔3〕咳逆上气,喘鸣迫塞:由于水饮壅肺,气机受阻,咳喘剧烈,呼吸困难。

    〔4〕本条论述水饮壅肺的肺痈兼有表邪的治法。

    〔5〕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因水饮壅肺,兼有表邪,故治疗需先服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待表邪去后,如果水肿未退,再服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水。

    【译文】

    肺痈(水饮壅肺兼有表邪),胸膈满胀,全身浮肿,鼻塞而流清涕,闻不到香臭,咳嗽气喘,呼吸急促且有哮鸣声,当先服小青龙汤一剂。方见《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再服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见本篇[11]。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