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无能子译注最新章节!

sp;①五湖:指太湖及附近的湖泊。

    【译文】

    范蠡最终辞别了勾践,乘着小船泛游于太湖一带。不久越王勾践杀掉了大夫文种。

    宋玉说第七

    【题解】

    屈原事迹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得很详细。对他的一生,司马迁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带有崇拜之情。这种尊崇为历朝历代的文人志士所继承,唯有汉代班固、扬雄曾发出过异议。而无能子恰恰是追随了班固等少数派,对屈原的人生观加以了评价。

    洪兴祖引班固《离骚序》曰:“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把屈原说成是在危机四伏的朝政中不知规避小人,反倒招摇露才,几次三番斥责楚怀王,这才招来了麻烦;事情发生后又神情愁苦,最后只能以投江自尽来解脱。这番话,对照本章中借宋玉之口说的“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于群佞之中,玉为大夫危之”及“今求乎忠信而得乎忠信,而又悲之而不能自止,所谓兼失其妄心者也”的话,意思是非常接近的。

    其实史籍中记载的宋玉,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东汉为《楚辞》作注的王逸,曾评价宋玉《招魂》是“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因见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楚辞章句·招魂》)。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可见他是非常尊重老师的,绝无责备屈原的言辞。所以文中的言论完全是作者杜撰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能子批评屈原的说辞,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再次引用了有关虚心以应物的观念。文中说道:“君子寄形以处世,虚心以应物,无邪无正,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功无罪。”这当是无能子关于虚静之精神与滞重之形体的再一次表述,而由此推论的“虚其心而远于有为者,达节也;存其心而分是非者,守节也;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失节也”,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体现了作者在理论分析上的功力。

    当然,本章以班固之说为依托的屈原评判,并不符合事实。查看屈原生平,他曾经历数次流放的遭遇,而并没有如作者想象的那般脆弱。他曾用“九死犹未悔”的精神,来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不渝追求;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劲,来见证自己对真理的不懈求索精神;用生命之躯,来维护自己的“皓皓之白”。这些优秀品质都为后人所称道,直到今天仍不曾被人所忘怀,不会因为有人怀疑而有所改变。

    屈原仕楚①,为三闾大夫②。楚襄王无德③,佞臣靳尚有宠④,楚国不治。屈原忧之,谏襄王请斥靳尚。王不听,原极谏。

    【注释】

    ①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②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屈原被贬后任此职。

    ③楚襄王: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

    ④佞臣:指奸邪谄媚的臣子。

    【译文】

    屈原在楚国做官,担任三闾大夫之职。当时的楚襄王昏庸无道,宠幸奸臣靳尚,楚国国政混乱。屈原为此担忧,劝谏楚襄王罢免靳尚官职。楚王不听,屈原再三进谏,不肯放弃主张。

    其徒宋玉止之曰①:“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己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于众②,时来则应,物来则济③,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今王方眩于佞口,酣于乱政。楚国之人,皆贪靳尚之贵而响随之。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其中④,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

    【注释】

    ①徒:弟子。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生于楚怀王末年,侍奉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时任大夫。以辞赋著名。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②曜(yào):炫耀。

    ③济:成功。

    ④叫:叫喊吵闹,虚张声势。

    【译文】

    屈原的学生宋玉劝他说:“君子所想的,应当是修炼自己的品性而不去针对别人,隐藏自己的才能而不炫耀于众人,当时机合适时就去顺应,当变化发生时便尽力去促成。这种对时机的顺应不是为自己打算,促成事物的成功也不是贪图功劳。所以君子处世得不到什么好处,也不招别人的怨恨。现在楚王正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甘心陷于混乱的政局之中。楚国的人,都贪图靳尚的权贵而追随于他。您大夫却独自凭借满腔的忠信而唱着反调,结果是你的话得不到听从,国家仍旧混乱不治,白白地去挑明彼此间的是是非非,这分明是在拉仇恨而找祸害呀。”

    原曰:“吾闻君子处必孝悌,仕必忠信。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谏不止。靳尚怨之,谗于王而逐之。原彷徨湘滨①,歌吟悲伤。

    【注释】

    ①湘滨:湘江岸边。湘江,源出广西,流经湖南,注入洞庭湖。

    【译文】

    屈原说:“我听说君子在家定要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到朝廷做官定要忠诚于君王。能够实现此志向,则人虽死去仍活在人们心里;不能实现志向,则虽然活着却像死去一样无声无息。”于是,他还是照样地劝谏楚王而无休无止。靳尚被惹恼,向楚王说了坏话,屈原因此遭受了流放。屈原徘徊于湘江边上,吟唱着悲伤的诗歌。

    宋玉复喻之曰①:“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于群佞之中②,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大夫不能从。今胡悲耶?岂爵禄是思,国壤是念耶③?”

    【注释】

    ①喻:说明,劝告。

    ②孑孑然:单独、孤单的样子。

    ③国壤:国土。

    【译文】

    宋玉又劝他说:“当初大夫你独自怀着满腔忠诚,在奸邪的群臣中大声疾呼,我十分为大夫担心,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当初您既不肯听从我的劝告,那为什么现在会觉得伤心呢?难道是为了失去的爵位俸禄或者是留恋故乡旧土?”

    原曰:“非也。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玉曰:“始大夫以为死孝悌忠信也,又何悲乎?且大夫貌容形骸,非大夫之有也。美不能丑之,丑不能美之;长不能短,短不能长;强壮不能尪弱之①,尪弱不能强壮之;病不能排,死不能留。形骸似乎我者也,而我非可专一。一身尚若此,乃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乱,大夫之惑亦甚矣!夫君子寄形以处世,虚心以应物,无邪无正,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功无罪。虚乎心,虽桀纣跖②,非罪也;存乎心,虽尧舜夔契③,非功也。则大夫之忠信,靳尚之邪佞,孰分其是非耶?无所分别,则忠信邪佞一也。有所分,则分者自妄也。而大夫离真以袭妄,恃己以黜人,不待王之弃逐,而大夫自弃矣。今求乎忠信而得乎忠信,而又悲之而不能自止,所谓兼失其妄心者也④。玉闻上达节,中守节,下失节。夫虚其心而远于有为者,达节也;存其心而分是非者,守节也;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失节也。”

    【注释】

    ①尪(wānɡ)弱:瘦弱,衰弱。

    ②桀:夏桀。纣:商纣王。均以残暴著称,为丧国之君。:庄,一作庄豪、庄峤、企足,战国时期反楚起事领袖和楚国将军,楚庄王之苗裔。跖,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又名柳下跖、柳展雄。传说是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故又被称为盗跖。

    ③尧: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虞国。均为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夔(kuí)、契:帝舜时期的两位贤臣。夔掌典乐,契为司徒。

    ④妄心:胡乱、大胆不合理的心思。

    【译文】

    屈原说:“不是的。我的悲伤源自忠诚美德的不见用,来自楚国的混乱不治。”宋玉说:“当初大夫您可以为捍卫孝悌、忠信的品德而抱赴死之心,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况且即使大夫您自己的貌容形体,也不属个人私有。天底下美好的东西不会因受到诋毁而变成丑陋,同样道理丑陋的也变不成美好;长不能变成为短,短也不会变成为长;强壮者不能硬说成瘦弱,瘦弱的也成不了强壮;得了病不能凭空消除,面临死亡也无法挽留生命。人的形骸好像是属于我的,其实不是我可以完全把控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尚且难以控制,又怎么能实现治理楚国混乱的宏愿?大夫您是太过糊涂的了!其实君子寄形于天地之间,应当以虚静之心去顺应万物,不存有邪正、是非、善恶、功罪等执念。当心灵处于虚静时,虽然像夏桀、殷纣、庄、盗跖这样的坏人也不必获罪;存有执念,则虽然像尧、舜、夔、契那样的创建业绩,也没有功劳可言。那么如大夫您这样的忠诚、靳尚之辈的邪恶,怎么能分得出是非对错呢?不存分别之心,那么忠信、邪恶就无从区别了。存有分别之心,则只是有分别之心者自己的糊涂罢了。现在大夫您背离真实的天性去沿袭谬误,自恃有德而指责别人,等不到楚王的驱逐,已经自我放弃了。如今您追求忠信而得到了实现,却又不能走出悲伤的情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连什么是糊涂都搞不清楚的人呀!我听说最高的境界在于理解节操,中等的境界在于遵守节操,下等的状态是失却节操。虚静心灵远离有为执念,属于达节的境界;存有为心思而明辨是非,属于执守节操的境界;得到所念想的结果又感到悲伤烦恼,属失节的状态呀。”

    原不达,竟沉汨罗而死①。

    【注释】

    ①汨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

    【译文】

    屈原不能接受他的劝解,结果投汨罗江而自杀了。

    商隐说第八

    【题解】

    此篇史实在《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中有记载,不过那里都只有与本章中相似的情节,至于为何要这样做的内心思想活动,则没有反映出来。后人于此事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商山四皓在归隐方面原本不很彻底,所以有机会就参与政事。也有人说是因为刘邦虽然去请他们,但在心里没有对士人的尊重,常常开口骂骂咧咧,四老怕受辱所以不肯去。而如本篇中那样的心理活动描述,倒是不曾出现过。本章中记载,四老在出山前原本不想去的,但是考虑到吕后作为女人原本气量就不大,加上性格残忍,若事与愿违便要寻隙报复,为求自保只能出山。这样看来,四老为人节操有限,谈不上高风亮节。

    待扶持太子登基目的实现,四老又相聚商量出宫返回商山之事。文中谓四老自己的行为是“废人而全己,殆非杀身成仁者”,如果再待在宫里享受爵禄,那无异于“贼人夕入人室,得金而矜富者”,即如小偷炫耀所得的财宝。也就是如果此前的行为只是苟且偷生的话,那再留在宫里,便是恬不知耻的了。无疑与原先隐居商山的初衷已相去甚远。这样的解释体现出作者对他们行为的批评。

    本章文末记张良“亦悟,屏气绝谷而退居尔”,似乎是受到四老影响所致。其实看《史记》,张良年轻时已经学道,吕后找他商量保太子位前,张良已经居家养病,并学辟谷导引之术,与四老的入宫没有太大的关系。

    汉高帝嬖于戚姬①,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盈②,大臣不能争。吕后危之③,谋于留侯张良④。良曰:“夫有非常之人,然后成非常之事。良闻商洛山遁者四人,曰夏黄公、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⑤。上尝召不能致。今太子实能自卑以求之,四人且来,来而宾太子,此善助也。”吕后如良计,遣吕泽迎之。

    【注释】

    ①汉高帝:即汉高祖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嬖:宠幸。

    ②太子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③吕后:名雉,字娥姁。或称汉高后、吕太后。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④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

    ⑤夏黄公、甪(lù)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即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并以此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译文】

    汉高帝非常宠爱戚姬,想让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取代太子盈继承王位,大臣们的劝阻起不了作用。吕后因此心中担忧,找来留侯张良商量对策。张良说:“只有超出常规的人,才能成就不同寻常的事情。我听说商洛山中有四位隐士,字号分别为夏黄公、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高帝曾想召请他们出山而没有成功。如今太子若能放下身段去拜求他们,使他们四个人能来京城,成为辅佐太子的门客,那对太子会有很大的帮助。”吕后听从了张良的计谋,派哥哥吕泽前去迎请此“四皓”。

    四人始耻之,既而相谓曰:“刘季大度①,又知所以高我,求我不得,惭己而已矣。吕雉女子,性复惨忍,其子盈不立,必迫于危。危而求我,安危卜于我也。求我不得,必加祸于我,姑俞之可也②。”乃来。

    【注释】

    ①刘季:即汉高帝刘邦。

    ②俞:答允。

    【译文】

    四个人刚开始感到很羞耻,后来又相聚在一起商量说:“刘季这个人为人大度,又很看重我们,虽然没有实现让我们出山的愿望,也只是自觉惭愧不怪罪别人。吕雉是个女人气量不大,加上性格残忍,如果她的儿子刘盈不能继承皇位,就会陷入危难。处于危难而来求我们,那么他们的安危就与我们密切相关。如果吕雉她来求我们而被拒绝,必然要加害于我们,看来只有暂且答应她比较妥当。”于是就出山来到了京城。

    一日偕太子进。高祖见而问之,四人咸自名。帝愕然曰:“吾尝求之而不从吾,何谓从太子?”四人曰:“陛下慢人,我义不受辱。太子尊人,我即以宾游。”帝谢之①,指谓戚姬曰:“太子羽翼成矣,不可摇也。”

    【注释】

    ①谢:道歉。

    【译文】

    有一天他们跟着太子一同进宫。汉高祖看到后随即询问,四个人都自报了姓名。高祖惊讶地说:“我曾经前来拜求没有得到你们的回应,怎么就肯跟从太子了呢?”四人说:“陛下对人傲慢,我们受不得如此的羞辱。太子能尊重人,所以我们就留在太子身边当宾客了。”帝王连忙向四人道歉,然后指着他们对戚姬说:“太子的翅膀已经长成,他的地位不可动摇了。”

    吕后德之①,将尊爵之。四人相谓曰:“我之来,远祸也,非欲于心也。盈立则如意黜,吕雉得志则戚姬死。今我惧祸,成盈而败如意,欢吕后而愁戚姬,所谓废人而全己,殆非杀身成仁者也。复将忍耻,爵于女子之手,以立于廷,何异贼人夕入人室,得金而矜富者耶②?”乃复隐商山。吕后不能留。

    【注释】

    ①德之:感谢他们。

    ②矜:自夸。

    【译文】

    吕后因此非常感谢四位隐士,准备给他们尊封爵位。四个人商议说:“我们来京城,是为了逃避祸害,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欲望。不过刘盈即位就意味着如意被弃用,吕雉得逞愿望而戚姬难逃一死。现在因为我们怕遭祸害,成全了刘盈而使得如意失败,让吕后高兴而使戚姬犯愁,这种做法分明是为保全自己而去伤害了别人,大概算不上是杀身成仁的勇士。即便如此还要忍着羞耻从女人手中获取爵位,留在朝廷中做官,这跟小偷入室盗窃、偷得金银财宝还要夸耀财富是一样的了!”于是他们又回到了隐居的商山,不再接受吕后的挽留。

    张良亦悟,于是屏气绝谷而退居尔①。

    【注释】

    ①屏气:指调整呼吸。为道教养生修炼之术。绝谷:即“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

    【译文】

    张良也有所醒悟,于是也学习吐纳呼吸、辟谷养身的方法,退出官场而隐居了起来。

    严陵说第九

    【题解】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后汉书·严光列传》有他的生平介绍,说他年少时曾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感情很好。以后还为刘秀起兵打仗出谋献策。待到刘秀即位后,躲入浙江富春山(今浙江桐庐)隐居。与本文所记内容不同的是,当时刘秀只是派了使官去请严光,后者被请了三次后也去了京城。在受到丞相司徒侯霸的冷遇和与光武帝的交往失利之后,还是选择退隐回了老家。这与本文中光武帝亲自到富春江边请严光出山而被后者严词拒绝的情况并不相同。据后人分析,严光再次回归家乡的原因或出于对自己将面临处境及自身意愿间的权衡,而非对道家理念的执着所致。由此而言,作者无能子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严光的思想境界,有把严光形象随主观需要调整之嫌。

    在无能子刻画的故事中,光武帝为严光成为渔夫而感到羞耻,并许诺只要相从就给以高官厚禄、声色犬马,与《后汉书》中只给了一个谏议大夫位子的实情也有差距。而严光当然实际上也没有慷慨陈词,说光武帝所得只十分天下之一二分而已,而公侯卿大夫名号,“皆圣人强名,以等差贵贱而诱愚人”之类的话。

    史书上说,严子陵答复光武帝所问“我比起过去怎么样”时,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回答:“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而不曾出现文中对其与西汉末其他帝王及王莽、更始帝的对比,并把光武帝说成是“战争杀戮,不知纪极,尽人之性命,得己之所欲”的“求为中国所尊者”。可见作者完全是在借古讽今,通过严光之口,痛骂现实社会中的执政者而已。

    不过,文中所批评的社会现象,还是很有针对性的。作者指出所谓的官爵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这些诱人的“充欲之物”,会使人落得“梏其肢体,愁其精神”的下场。这样的话,即使在今天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值得回味。

    光武微时①,与严陵为布衣之交②。及即位,而陵方钓于富春渚③。光武思其旧,慕其贤,躬往聘之。陵不从。

    【注释】

    ①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前5——57),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九岁父亲去世,由叔父刘良抚养,成平民百姓。后起兵除乱,登基称帝,史称“东汉”。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②严陵:即严光,生卒年不详。有说生于公元前39年卒于公元41年者。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时与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聘请严光任官,但他隐姓埋名,退居桐庐富春江。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友谊。

    ③富春渚:富春江洲边。富春,富春江,在今浙江桐庐。渚,水中小块陆地。

    【译文】

    汉光武帝还是平民百姓时,与严陵是同学,为整日相伴的好朋友。等到他登上皇位后,严子陵却躲到富春边上钓鱼去了。光武帝思念子陵的旧情,又爱慕他的才干,所以就亲自前去请他出来任职。子陵不肯。

    光武曰:“吾与子交也,今吾贵为天子,而子犹渔,吾为子耻之。吾有官爵,可以贵子,金玉可以富子,使子在千万人上。举动可以移山岳,叱咤可以兴云雨①;荣宗华族,联公继侯;丹臒宫室②,杂沓车马;美衣服,珍饮食,击钟鼓,合歌舞;身乐于一世,名传于万祀③。岂与垂饵终日,汩没无闻④,校其升沉荣辱哉?可为从于我也。”

    【注释】

    ①叱咤:叫喊,怒喝。

    ②丹臒(huò):红色的矿物颜料,用以涂饰。这里代指华美的装饰。

    ③万祀:万年。

    ④汩没(gǔ mò):埋没。

    【译文】

    光武帝说:“我与你是好朋友,现在我贵为天子,而你还在钓鱼,我为你感到羞辱。我有官爵,可以使你变得高贵;有金玉财宝,可使你变得富有,可以让你位居千万人之上。这样你在举手投足之间就能移动山岳,叫喊一声可以兴云作雨;能耀祖光宗,世代封侯尊爵;住着华丽的宫室,坐着豪华的车马;穿着光鲜,饮食精美;生前日夜陶醉于音乐、歌舞等欢乐之中,死后名声播于千秋万代。难道不比每天钓鱼,默默无闻来得荣耀、来得地位高吗?你就跟我走吧。”

    陵笑曰:“始吾交子之日,而子修志意,乐贫贱,似有可取者。今乃夸咤眩惑,妄人也。夫四海之内,自古以为至广大也。十分之中,山岳江海有其半,蛮夷戎狄有其三①,中国所有,一二而已。背叛侵凌,征伐战争,未尝怗息②。夫中国天子之贵,在十分天下一二分中,征伐战争之内,自尊者尔。夫所谓贵且尊者,不过于一二分中,徇喜怒专生杀而已。不过一二分中,择土木以广宫室,集缯帛珍宝以繁车服③,杀牛羊种百谷以美饮食,列姝丽敲金石以悦视听而已④。嗜欲未厌,老至而死。丰肌委于蝼蚁,腐骨沦于土壤,匹夫匹妇一也,天子之贵何有哉?

    【注释】

    ①蛮夷戎狄:是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②怗(tiē)息:平定,安宁。

    ③缯帛:丝绸的统称。

    ④姝丽:美女。金石:泛指乐器。金,指金属做成的乐器,如钟。石,指石制的乐器,如磬。

    【译文】

    严子陵笑着说:“当初我与你认识的时候,你有理想有抱负,安贫乐道,似乎有可取之处。现在你自我膨胀又十分糊涂,是个无知又胡作非为的人啊。东南西北四海环绕的中原大地,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最为广大的地方了吧。若将它分成十份,其中山岳、江海就占去了一半,另外十分之三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所占有,中国只占了其中的十之一二分地域而已。为了占有这些地域,人们之间的背叛、侵凌、征伐、战争等等,从来不见停息。中国天子的尊贵,不过局限在这十分天下的一二分中,是通过不断地使用征伐、战争手段,去争来的自尊罢了。你所说的贵且尊,不过是在这十分之一二中,任由自己的喜怒爱好去处置别人的生死而已。不过是在这十分之一二中,挑选土木材料修建宫室,集聚绸缎珠宝,增加车马、服饰,宰杀牛羊牲畜、种植百谷以享用美食,让美女列队歌舞、演奏音乐以获得视听享受罢了。欲念无休无止尚未完全实现,人就到了年老乃至死亡。那时曾经丰满的肌体被蝼蚁侵食,腐朽的尸骨混入土壤。帝王与平民百姓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作为天子的尊贵又体现在哪里呢?

    “所谓贵我以官爵者,吾知之矣。自古帝王与公侯卿大夫之号,皆圣人强名,以等差贵贱而诱愚人尔。且子今之帝王之身,昔之布衣之身也;今人虽帝子,而子自视之,何异于昔?盖以诱我于强名,而使子悦而夸咤也。今又欲以强名公侯卿大夫诱我,非愚我耶?夫强名者,众人皆能为之。我苟悦此,当自强名曰公侯卿大夫可矣,何须子之强名哉?子必曰官爵者,以其富贵其身也。官爵实强名也,自我则有富贵之实,不自我则富贵何有哉?夫所谓官爵富贵者,亦不过于峨冠鸣玉①,驱前殿后②,坐大厦,被鲜服③,耳倦丝竹④,口饫椒兰⑤,皆子所诱我之说而已。子所诱我者,不过充欲之物而已。夫车马代劳也,骐骥款段⑥,一也;屋宇庇风雨也,丹臒篷茅⑦,一也;衣服蔽形也,绮纨韦布⑧,一也;食粒却饥也,椒兰藜藿⑨,一也。况吾汩乎太虚,咀乎太和,动静不作,阴阳同波。今方自忘其姓氏,自委其行止,操竿投缕⑩,泛然如寄?。又何暇梏其肢体?,愁其精神,贪乎强名而充乎妄欲哉?

    【注释】

    ①峨冠:高冠帽。峨冠博带的简称,古代儒生、士大夫的装束,亦用来比喻穿着礼服。鸣玉:指佩戴美玉,行步时发出叮声响。

    ②驱前殿后:出门时有人开道殿后,前呼后拥。

    ③被:披,穿着。鲜服:华丽的衣服。

    ④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泛指音乐。

    ⑤饫:吃。椒兰:代指美味。椒与兰,皆芳香之物,故并称。

    ⑥骐骥:千里马的别称,骏马。款段:指行动迟缓的驽马。

    ⑦丹臒:指有华美装饰的宫庭。篷茅:指茅舍草房。

    ⑧绮纨:丝绸制作的华美衣服。韦布:兽皮粗布,泛指粗制的衣服。

    ⑨藜藿:泛指粗食。藜,野菜。藿,豆叶,嫩时可食。

    ⑩缕:指钓鱼线。

    ?寄:暂时寄存。

    ?梏:约束。

    【译文】

    “你所说的使我得到尊贵的官爵,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古以来,帝王与公、侯、卿、大夫的称号,都是圣人勉强给出的名号,用以区分出贵贱的差等,来诱惑愚人钻入圈套。况且你现在的帝王之身,原本从过去平民身份转变而来;现在人们尊你为皇帝,你自以为与过去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吗?大概也只有那些用来诱惑我的勉强取的名号,能使你快活而自我炫耀吧。你现在又想用那些公、侯、卿、大夫的强取的名号来诱惑我,这不是在愚弄我吗?其实勉强取个名号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情,我如果喜欢,自己制造些公、侯、卿、大夫之类的名号就行了,有什么必要等你来强加名号?你一定会说,官爵能给人带来富贵。其实官爵就是勉强给的名号,自己有感觉才能体会到富贵这回事,如果没有感觉也就体会不到富贵的存在。你所说的官爵富贵,只不过是指穿戴着礼服、身佩叮当作响的美玉、出行时有人开道压阵、住在气派的宫室里、穿着鲜艳的服装、耳朵听厌了音乐、口中吃遍了美食,这都是你用来引诱我上钩的说法而已。你所用来诱惑我的,都不过是满足欲望的物质享受而已。其实车马作为代步工具,乘骑骐骥这样的好马还是款段这样的劣马作用是一样的;屋子有庇护风雨的功用,与是住装饰美丽的华屋还是茅草房关系不大;衣服是用来遮蔽身体的,不管是穿绫罗绸缎还是兽皮粗布都能起到作用;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至于吃的是椒兰这样的芬芳美味还是藜藿这样的野草,都是一样的。况且我现在神游于太虚之境,体味着自然界太和的状态,心中没有思绪波动,与天地间阴阳之气同起伏。今天连自己的姓氏都不记得了,行为都顺应其自然,平日里操持钓竿抛出鱼钩,就像寄身于水面般地自在无虑。又有什么工夫来拘束自己的肢体,愁苦自己的精神,去贪图那些勉强造作的名号而在心中塞入邪意恶欲呢!

    “且王莽、更始之有天下①,与子之有天下何异哉?同乎求为中国所尊者尔,岂忧天下者耶?今子战争杀戮,不知纪极②,尽人之性命,得己之所欲,仁者不忍言也。而子不耻,反以我渔为耻耶?”

    【注释】

    ①王莽: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后被更始帝刘玄所杀。更始:指更始帝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原是西汉皇族,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公元23年,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阳白河)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史称更始帝。同年灭王莽新朝,入主长安。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

    ②纪极:限度。

    【译文】

    “况且之前王莽、更始帝之占有天下,与你的占有天下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你们同样是想做中国的独尊者,没有为天下担忧的意思。现在你发动战争、杀戮民众而无休无止,不顾民众的死活,只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心怀仁爱者都不忍心提起这样的话题。而你连羞耻感都没有,反倒说我钓鱼生活是一种羞耻?”

    光武惭,于是不敢臣陵焉。

    【译文】

    光武帝听了十分惭愧,于是不敢再提请严子陵出山的事了。

    孙登说第十

    【题解】

    嵇康事迹见载于《晋书·嵇康列传》《三国志·魏书》等书中。据载,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嵇康遇到过隐士王烈,便随其一道入山,王烈一次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时,却都重新凝结变回了石头。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却再也找不见了。王烈于是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又有一次他到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山中见到隐士孙登,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后面这件事,便是本文故事的出处。不过史籍中所记,原本十分简单。现在的文字当是无能子发挥后的产物。

    作者本着“无为”“虚静”宗旨,对嵇康的所作所为做出了批判。首先他从世界以“无”为第一性为论述出发点,借孙登的口说道:“杳杳冥冥,有精非精,浑浑淳淳,有神非神。精神甚真,离之不分,留之不存。孰谓固命,孰谓理身,孰为有涯,孰为无垠?然而虚无之中,绵绵相循,出入无迹,为天地之根。”杳冥无垠的世界中有精神性的道的存在,它为天地之根,是包括人的形体在内的各种生命体的存在依据。而嵇康未明其中之理,“矜己疵物”,纠缠于俗务之内,不得超脱,现在又想寻求到养生之术。此举可谓是“啅噪于尘世之中,而欲探乎永生”,当然是不能获得成功的。所以他以后遇到的厄运,原本也有其内在原因。这种说法与史书中王烈叹其命运不济的记载还是契合的。这种对嵇康做出的负面评价,或许是其对自己所处社会中只从浮表层面妄谈道家“无为”“虚静”人群的否定。

    应当说,本文作者能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何为道、道与人的形体关系、如何学道养生等问题联系起来做出分析,体现了他对道家理论的深入理解,使得道家理论进一步深化,是其对道家理论发展的独特贡献所在。不过,在本章的论述中,还是有对道、精神、形骸与俗务之间关系陈述的含糊之处,这样形成的某些认识层面的跳跃,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孙登先生隐苏门山①,嵇康慕而往见之②。曰:“康闻蜉蝣不能知龟龄③,燕雀不能与鸿期④,康之心实不足以纳真诲。然而日月之照,何限乎康庄墝埆⑤;雨露之润,罔择乎兰荪萧艾⑥。先生理身固命之余⑦,愿以及康,俾康超乎有涯,遨乎无垠。”

    【注释】

    ①孙登先生:字公和。魏晋时期汲郡(今河南卫辉)人。隐居山中,与嵇康交往数年,后不知所终。事见《晋书·隐逸列传》。苏门山:在今河南卫辉境内。

    ②嵇康(224——263,一作223——262):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朝廷重臣锺会,遭其构陷而被权臣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③蜉蝣:小虫。生存至多六七日。龟龄:乌龟的寿命。

    ④鸿:鸿鹄,即天鹅。

    ⑤康庄:宽阔平坦的路。墝埆(qiāo què):亦作“硗确”。土地瘠薄,地势险要的地方。

    ⑥兰荪:香草名。即菖蒲。萧艾:野草名。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喻二者有香草与杂草之区别。

    ⑦固命:指保养自身的元气。

    【译文】

    孙登先生隐居在苏门山中,嵇康因仰慕他的为人前往山中拜访。他对孙先生说:“我听说小虫蜉蝣不能知晓乌龟的年龄,小燕雀也不能像天鹅般地志向高远,我嵇康也因生性愚笨不足以领会真理的教诲。不过太阳月亮的照耀,遍及康庄大道与荒山险路;雨露的滋润,不挑剔施及的是兰荪样的香花还是萧艾般的杂草。先生是否能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关照一下我嵇康,让我也能超脱于有限的生命,而长存于天地自然之间。”

    登久而应之曰:“夫杳杳冥冥,有精非精,浑浑淳淳,有神非神。精神甚真,离之不分,留之不存。孰谓固命,孰谓理身,孰为有涯,孰为无垠?然而虚无之中,绵绵相循,出入无迹,为天地之根。知之者明,得之者尊。凡汝所论,未窥其门。吾闻诸老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①。且夫蚌以珠剖②,象以齿焚③,兰煎以膏④,翠拔以文⑤,常人所知也。汝有藻饰之才⑥,亡冥濛之机⑦,如执明烛,煌煌光辉⑧,穹苍所恶也⑨。吾尝得汝《贻山巨源绝交书》⑩,其间二大不可七不堪,皆矜己疵物之说,时之所憎也。夫虚其中者,朝市不喧?;欲其中者?,岩谷不幽。仕不能夺汝之情,处不能济汝之和。仕则累,不仕则已,而又绝人之交,增以矜己疵物之说。啅噪于尘世之中,而欲探乎永生,可谓恶影而走于日中者也,何足闻吾之诲哉?”

    【注释】

    ①“良贾”二句:语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②蚌以珠剖:蚌为生活于淡水中的软体动物,有的体内生长珍珠。

    ③齿:指象牙。焚:烧。泛指杀死。

    ④兰:兰草。因有香味而被制成膏油,用以点灯、涂抹身体等。

    ⑤翠:翠鸟。文:文采,美丽。

    ⑥藻饰:点缀文辞。

    ⑦冥濛:懵懂不清的样子,指韬光养晦。机:机能,本领。

    ⑧煌煌:明亮的样子。

    ⑨穹苍:上天。

    ⑩《贻山巨源绝交书》:书信名。又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贻,送。山巨源,姓山,名涛,字巨源。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曾任选曹郎,迁升为大将军从军中郎时,欲推荐嵇康接任原职,被嵇康写信绝交。

    ?朝市:集市。

    ?欲其中:指心中充满了欲望。

    【译文】

    孙登沉默了一会才回答他说:“天地自然是一种幽微难测的存在,其中有着意识的存在又难以把捉;它浑沌淳朴,似有精神的作用又并非是精神。精神虽然是真实的,无法把它从人体中分离出去,但又不能单独地留存下来。所以无法说得清怎么去保养元气,怎么能做到养身,分辨不出为什么有有涯的生命,什么是自然界的无垠。不过在虚空无形之中,是有一种绵绵不断、运行又找不到行迹的东西存在,它是大道,是天地自然的根本。懂得它的存在的人是智者,凡得到它启迪的人境界就高。而你的种种言论,还没有沾上大道的边。我听说老聃讲过:“好的商人低调而不露富,品德高尚的君子容貌好像很愚笨。”况且一般人都知道水蚌因为孕育珍珠而遭受剖杀,大象因长有贵重的牙齿而被焚林追杀,兰草因芳香而被调制成膏,翠鸟因文采斑斓而被拔除羽毛。你拥有华丽的文采,却没有韬光养晦的心机,就像高举着点亮的蜡烛,四处能见到闪闪的光辉,连上苍都难容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曾经读到你的《贻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其中提到你不出来做官的两大原因和七件不能忍受的事情,都是一些夸耀自己、指摘别人的说法,会遭来世人的憎恨。心中虚静的人,身处大街集市不觉得喧闹;心中充满欲念的人,即使住在深山幽谷也不能平静。做官并不能夺去你的情怀,隐居也不能使你的心境平和。感到做官很累,那不去做就是了,却去与人绝交,还说出许多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话。你因出言不慎招惹了那么些是非,又想探求出永生的门径,就像是讨厌影子而偏偏奔走于太阳底下一样啊,哪有资格来听我的教导呢?”

    康眩然如酲①,后果以刑死。

    【注释】

    ①眩然:昏乱的样子。酲(chéng):酒醉不醒的样子。

    【译文】

    嵇康迷迷糊糊听不懂孙登在说什么,以后果然以受刑而死了结了一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