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西方确指最新章节!

    西方确指序

    丁未夏过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书授(余)曰。此宝筏也。且缘起甚奇。明末时。吴城八友同修??门。日请乩仙以谈其术。于卒也。有仙至。所谈与诸仙异。因日事之甚狎熟。久之。忽劝以念佛。众问念佛可乎。曰善。众皆称南无佛。曰不如是念也。众问如何。曰汝须合掌至心。向西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众从之。于是为之微细开示念佛法门。令舍伪归真求生极乐。始宣示夙昔因缘。菩萨名号。及现异香天花种种灵瑞。而八人者。皆反其邪修。归于正信。无朽者。八人中之师也。菩萨令往三昧和尚处。受毗尼圆僧相。和尚始难之。既而见菩萨月偈。遂敬礼西方为之剃度。盖菩萨始至时。众以为仙。指月为题求句。因示以偈曰。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始于明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八日。迄 清顺治丁亥十月初二日。前后共二十四会。所说皆修行要妙。因偈中有确指正修路句。遂名之曰西方确指。余读之。身心踊跃。不啻醍醐之滴入焦肠也。因叹奇不已。和尚曰。(余)始亦不之信。既而阅之。神采焕发。即欲不信而不能矣。(余)曰菩萨往昔因中与八人具有大缘。悲念深故权巧接引。此岂同于应乩之流。且观菩萨临行。有曰鸾乩之设。本为神鬼依凭。非大菩萨应化常事。则是书也。岂可作乩书视也。(余)时即愿刊布流通。广利群有。而因缘未和。迄今己酉春。僧俗道侣。无不踊跃欢喜愿施赀助成。至有读而哭。哭而读。顿舍所爱室宇衣服器具。入深山念佛者。岂非菩萨以无缘慈。摄化众生。不可思议乎。遂与灵曦慧楫二老师。谋付诸梓。梓成道其始末如此。

    时康熙己酉九月既望古吴净业弟子朗西金锷撰

    西方确指后序

    古先圣人。去今远矣。然读其书知其言。决不可以伪为者。断之于理而已矣。佛法入中国千五百年。其间豪杰明睿之士。得一经一偈。决定信入。了脱生死者。殆不可悉数。而浅智之流。辄以私意窥之。谓其原出于老庄。乃其徒所伪作。即今老庄书具在。试取而与楞严圆觉诸经洁之。其浅深离合之故。略可见矣。老庄所不能为。而谓学老庄者能为之乎。此不能察理。而自徇其私者之过也。近世飞鸾之化行。三教圣贤往往随方应感。宏法度人。是皆出于不得已之心。读其书。知其言。决不可以伪为者。亦断之于理而已矣。西方确指者。极乐界中。觉明妙行菩萨所说法也。其为教贬斥邪修。指归净土。阐一心之妙谛。穷向上之??关。诚学佛者之指南也。予反覆读之。作而叹曰。嗟夫莲华国土。不离当处。阿弥陀佛。全体众生。奈此众生日用不知。未曾发一念回向心。从迷入迷。漂流长劫。可不哀哉。菩萨悲愿深重。与此众生世世随逐。不相舍离。飞鸾之化。与现身说法何异。读是书者。诚能信自本心。如说修行。心心回向。无诸异念。念极情空。脱然无住。虽现居五浊恶世。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报缘一谢。弹指往生。是果是因。初无先后。如其不信自心。因而不信净土。甚者或疑此书为伪作。则吾末如之何也矣。是书得之友人王贯三。向有刻板。顷毁于火。吾党诸贤将复刻以行世。子谨为订其章句。次其先后。既成而为之叙如此。

    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 东林后学彭绍升撰

    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说

    菩萨戒弟子常摄集

    一时菩萨自极乐国来。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吴地。在会弟子。以往昔因缘。得蒙化度。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

    诸佛之法要  微密不思议  以非思议故

    无能尽宣说  牟尼大慈父  悲悯众生者

    说所不能说  导彼今后世  更以异方便

    显示安乐刹  令发愿往生  横截诸恶趣

    繇佛阿弥陀  大愿摄群品  闻名能受持

    决定生无惑  若有大力人  专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  现前亦见佛  今我如佛教

    将开化导门  念尔等迷倒  确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缘  应具难遭想  西方万亿程

    一念信即是。

    菩萨说偈已。令诸弟子朗宣一过。复言汝等向来学宗玄术。心溺邪修。我以夙缘慈念深故。来此化导。今已首标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犹虑未能极信。次当说我名号及我所证。令知说是法者。是大菩萨。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生所同具足。即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起无量妙行。度诸众生。是故阿弥陀佛印我名号。号曰觉明妙行。汝等从此皈依。更无疑二。时同会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无觉明妙行菩萨。敬礼而起。菩萨曰。善哉。如是。

    或问持经咒之法。菩萨曰。所谓持经咒者。自持其心也。要在直明心地。若止云持得熟。诵得多。又念某经某咒某佛。谓我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销归自性。又不能深解如来妙谛。谓可以获果证者。不见十字路口。若无眼。若无足。若乞妇。若乞男。终日不住口念到夜。计其所持。一岁何啻数十万遍。究竟是残疾者。求乞者。并不曾证得一毫果在。此何以故。只无解无行故耳。故知持是经。即当依是经而修行。又发大愿。或求生佛国。或求明心地。或发大智慧。或利济众生。俱仗如来广大弘通之力。以成就行人之愿。如是。方为持经持咒念佛。

    天然老僧以久病不愈。欲入径山待死。投骨普同塔中。菩萨曰。汝欲住山待死。是无事讨事耳。汝愁几根老骨头没处安顿耶。不知眼光落地。直伸两脚。任他刀砍斧斫。火烧水浸。与尔无干。乃为他作久远计。亦太愚矣。且此身生时。尚是无益。何况死后。汝今宜简省诸事。单持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便与汝为好伴侣。大限到时。现身接引。得生极乐。岂不愈入山待死耶。又生老病死。是世间难免之苦。汝即久病。亦莫管他愈不愈。但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便了。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此处。而神游地狱矣。急宜痛加修省。断恶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不可昏昏昧昧。失此有限光阴。自贻万劫之累。至受戒一事。不受则已。若一受。更不得分毫毁犯。当守护清净。如白璧明珠。了无瑕玷。斯成戒品。盖戒为三世诸佛入道根本。勿同儿戏。又若住静参方。更宜亲近善友。远诸庸劣。亲善则道业易成。近恶则戒行易失。此二语。终身学道之要。慎之记之。

    马永锡兄弟夙世为猎户。一日入山。共杀一鹿。当获短命报。又尝见塔中佛像仆地。扶起安座。礼拜而出。以善因故。再得人身。菩萨先为永锡开示已。永锡惧求永年之道。菩萨曰。昔北方妙觉寺。有童子沙弥。年十六时。有一相师。说人生死。不爽毫发谓沙弥言。汝年十八季秋。当死沙弥恐甚。夜祷于佛。愿于藏中赐经一卷。终身受持。以祈长寿。言已。悉泣不胜。再拜而起。于大藏中。随手取得金刚般若经。遂书写受持。晓夜无懈。兼持戒精严。了悟玄理。年未四十。道风流播。四众归仰。后至八十坐化。即洛阳微行禅师也。为唐玄宗开元六年事。我所亲见。汝今既怖短命。欲求永命。当依此沙弥求金刚善本。发心书写。勤行读诵。复求解义趣。此内功德也。从今日始。不得更杀物命。当爱如己身。又多积阴德。此外功德也。内外俱修。功德甚大。自能与天合体。而夭寿不二之理立矣。何虑年寿之不永乎。然须慎终如始。如彼沙弥八十而不怠。方为合道。切莫有头无尾。或行十日半月。一年两岁便丢手了也。若果尽形遵奉。先后无间。不遂所求。诸佛及我。俱堕妄语。

    菩萨示陈定专曰。汝父子奉行我教。最为难得。但必持志久远。不得便生感应希求之念。将修行二字。正如日用间穿衣吃饭之事方可。

    菩萨示查定宏母曰。汝夙有向道之念。而未遇正人。深为可悯。今当为汝分别开示。汝往昔为比邱时。力行精进。昼夜不怠。心猛烈故。于静定中。忽起一见。云我何故不能速得成佛。又一日闻诸佛无相。即心是佛之语。复益邪思。云既诸法空寂。我心是佛。何用修习。不知此为究竟空理。而非初入法界所易言者。比邱从此竟堕邪见。不复进修。自谓已证大道。所以从迷入迷。沉沦长夜。悲哉众生。求道不遇真善知识。未免陷于罗网。不可不慎。汝今当知。由昔以见邪故。报获五漏。失正知故。复遇邪师。毒螫亲遭。岂得不生恐怖。今应速发正信。至心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国土。

    无朽为一友问。得寿几何。菩萨示偈曰。

    人命如朝露  虚浮无定期  未能逃梦幻

    何必预求知

    复示曰。且莫为他问日期。到腊月三十日。管取手忙脚乱在。(是友果以次年腊月三十日疾终)无朽闻说。遂求开示。菩萨曰。元柏当知。学道而不明此心。譬如造屋无基。渡水无筏。欲明心者。当微细观究。此身此心。从何而有。既四大虚幻。心将谁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尘。了无差别。目前万法。从何处生。从何处灭。若无生灭。则照与能照。两无所依。自见真如寂灭场地。

    勾曲孔生。持斋二十年矣。自念衰老。问死后云何。因泣下不已。菩萨曰。不须悲泪。但从我说。深信遵行。自有好处安身在。遂授偈曰。

    西方有净土  人天皆所依  汝能修此门

    安隐无惊疑

    沈文州以伤寒名家。适至作礼。菩萨问曰。寒入心包。当作何病。答曰。名中寒。因喻诸人曰。汝等但知寒入心包。名曰中寒之疾。若邪入于心。即为殒命之病矣。汝诸人但以身病为病。调之治之。至于心有大病。则不问明医。不求妙药。任其患苦而莫之觉。哀哉。

    陈大心奉教念佛。极其诚至。菩萨示偈曰。

    八德池中莲已种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虽藉如来力  长养全凭决定心

    又喻诸人曰。此土有发愿往生者。彼土即生莲花。故作是语。汝等应生深信。

    孙中白好丹术。日久无效。因来会作礼。菩萨呵曰。老秃今日换这副嘴脸见我么。且问尔金丹几时可成。答曰。正尔求成。菩萨曰。若成了。千万留却几颗。莫都吃到肚子里去。俟汝见阎罗老子时。好做些人事送送。痴老儿。此事决无你分。不如做你本等去。孙拜谢。有顷。菩萨又曰。痴老儿知得你自己本等么。答曰。我求见性是我本等。菩萨曰汝知此性。为大为小。为青为黄。答曰。性无如是等相。菩萨曰。然则汝欲向甚处求见。孙无语。乃发信皈依。愿为弟子。求示法名。遂示以偈曰。

    性无大小青黄相  那有声名任汝呼

    不达此中玄妙处  一言半字总淆讹

    我今强为汝立名。可曰达本。汝此后光阴。不上七八年矣。莫负却八百年前三十六载苦行也。孙因问此身如何结局。菩萨曰。结局便结局。又问如何结局耶。孙乃问如何修持。菩萨曰。净土一门。能广摄群品。汝问修持。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便得一了百了。汝无再惑。

    菩萨又喻诸人曰。从古大圣大贤。阐微立教。皆至精至简。上士闻而悟。中下闻而修。皆归大道。乃后之著述。务为繁言隐说。使凡流揣摩成见。遂至以讹传讹。深入邪僻。抱暗没世。竟不自觉。如达本因读参同悟真诸书。不知法要。曲信讹传。谓为有得。执吝不舍。白首无成动诸烦恼。菩萨说为真可悯者。是故汝等既识前非。当崇正信。

    一时菩萨将临法会。弟子八人。无朽。常摄。常源。定茂。达本。查定宏。陈定专。查定敏。恭谨颙伫。齐唱佛号。忽闻异香。从空中来。众皆欢喜。得未曾有。菩萨曰。善哉善哉。尔等知今日之会。有夙因否。昔梁武皇天监六年。我出家于北魏之东都净因寺。为大比邱。因避乱南游。住锡鸡鸣山麓。时尔八人。依我修学。不久以兵乱各散。我越后二载。示寂于武林天竺。后复于唐僖宗朝。为清河献王长子。亦弃位出家。今尔八人。同会念佛。亦由我发心。正如往昔无异。但尔等去我以来。八百余年矣。仍复飘流未反。真为可悲。真为可痛。今为汝等重加发明。所修行业。令速成办。早登解脱。宜各谛听。

    示无朽曰。汝向者虽从事玄门。而能恭敬诸佛。当知即是夙因。今宜速发深心精修净业。为诸人唱导。无空掷后。此□十三年光景也。付汝偈言。

    八百年前有胜缘  今来相遇指青天

    已知本地中秋月  莫向长江觅渡船

    示常摄曰。汝常持大悲神咒。云何而持。答曰。所持之咒。历历分明。能持之心。了不可得。菩萨曰。能如是持。是名真持。有偈嘱汝。

    汝持大悲咒  应识大悲心  离名亦离相

    以此度群生

    示常源曰。汝既出家。要须谦下柔和。敬事师长。虚己请益。增长志气。莫只坐云雾中过日。源不达。复示曰。汝懜懜若此。可晓得自己的心么。源无语。乃令诵准提咒一遍。源随诵之。菩萨曰。此不是你心。唤作甚么。偈曰。

    见初无心  即汝本心  准提一遍  全体分明

    示定茂曰。汝持准提咒。平日须要细密用心。观一切境。若喧若寂。若物非物。若欣若厌。无非此咒现体。即我妙心刻刻流露。如是奉持。必获果证。我亦以神力助汝成就。当诵我偈。

    两行秘密  即汝本心  莫谓法少  是法甚深

    问达本曰。汝将云何。答曰。欲明心。菩萨曰。得无口头话否。当勤念佛。其功十倍。亦示汝偈。

    心外无佛  佛即汝心  深信不惑  一念无生

    示查定宏曰。汝持金刚般若。当知有七不持。所谓心昏散不持。有过犯不持。入不净处后不持。饮酒后不持。人扰不清净不持。有事将作未作不持。心别有记忆不持。若坚意受持。应离此七。诵至纯熟。即于观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佛有诚言。汝须保任。复与汝偈。

    般若一经  功德无尽  拔妄想根  脱生死病

    示陈定专曰。小人之为恶也。惟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亦惟恐人知。汝当以君子慎道之心。而作佛事。更有偈曰。

    勿贵人知  勿希天应  恒一其心  必坚必正

    示查定敏曰。汝未及弱冠。已知向道。可验夙因。今为汝命名曰敏。敏有聪勤妙捷四义。聪以除汝暗。勤以励汝怠。妙以开汝慧。捷以发汝废。汝当顾名思义。莫谓菩萨徒与尔一个字也。复示汝偈。

    汝年正幼  当学孝弟  以是持身  毋惰其志

    是日陈大心后至。菩萨问曰。汝云何修持。答云。惟修净土。菩萨曰。舍此别无胜门矣。嘱汝一偈。

    道无他说  唯心而已  莲胎始成  专精勿二

    菩萨曰。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今汝等虽求往生。若发愿不切。如入海而不获宝珠。徒劳无益也。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邱。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臣宰。或为女人。或为屠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群品。又以仙道多未悟真常。耽长寿乐。不思进修。我现仙身。救其迷坠。如唐僖宗朝一事也。今则又为汝等发明邪正。阐扬净土。汝等当一意一心。坚修此门。必不相误。若心志一坚。又不待隔世而生。现前亦得见佛。如我昔年无异。有偈四句。

    少说一句话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

    或问。学人云何得离尘欲。得无障碍。菩萨曰。我将由小而推之大。由外而推之内。汝等当善解其义。有人于此。无故而夺汝一钱。动嗔恨否。答以一钱虽微。见夺则嗔。又无故而与汝一钱。生喜悦否。曰一钱虽微。见与则喜。有答以一钱甚微。与何足喜。夺无可嗔者。菩萨曰。汝能如是。心之清净久矣。何至今日尚沉浊垢耶。汝等当知。学人洗心不密。见有见无。处处是着。念念皆贪。所以业识纷驰。无暂停止。即念一句阿弥陀佛。心想依然外游。未能顷刻归一。良由汝等于无量劫来。未尝发一时一日远离尘欲之心。故此尘欲。亦从无始劫来。未尝一时一日肯离汝心。身缠心缚深入尘网。那得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知欲断贪着。先从一钱之与夺作弃舍观。作非我有观夺不起嗔。与不起悦。如是乃至百千万钱乃至亿亿万钱。乃至国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过现未来心意意识。乃至生死业报菩提涅槃。一切皆如此。一钱之与夺无异。自然习漏消亡。障缘永灭。渐履清净。成就道品。汝等当依此修行。勿更自虞窒碍。

    孟冬二日。为菩萨诞生之辰。众设供称寿。菩萨曰。汝等以何物寿我。皆曰。心以为供。菩萨曰。心是何物。可以持供。答曰。唯一至诚。本是无物。菩萨曰。既言无物。谁知至诚。能知诚者。定有处所。可得举示。云何无物。答曰。实无所得。菩萨曰。汝言无得。为是暂无。为决定无。众拟议未对。菩萨曰。无则决定无。有则决定有。一涉纤疑。毫??千里。当知汝等言诚言妄。说有道无。皆是起灭计较推详卜度之心。以是祝我。均无所益。听我妙偈。

    至真无二心  至真无量心  心非一切心

    一切性非心  除妄心不实  依真心强名

    真妄两不立  南无释迦尊  了心无处所

    方便福群生

    时诸弟子咸再拜愿更闻法要。菩萨曰。善哉善哉。汝等愿更闻法要。当诚解我语。善答我问。诸弟子。譬如有人谓一人言。燕京帝王所都。富贵无比。是人闻言有志往否。咸曰愿往。菩萨曰。汝不识路径。当云何。咸曰有人指示。从之而行。菩萨曰不可。倘是人指以向南向东。若不明辨竟从其言。则燕都远之又远矣。众曰。然则如何。菩萨曰。毕竟得一走过燕都之人。教是人曰。汝须向北而往。便可直达帝所。诸弟子。此人所指。有错谬否。咸稽首曰。无谬。菩萨曰。又譬如有人。欲登万仞之巅九层之顶。当如何教之。咸曰从卑至高。菩萨曰。然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须是从第一级至第二级乃至最上一级。方为正说。若云一步便跨到最高处。为浪语矣。又譬如有人。天子将命以官。诏是人曰。汝愿为宰相耶。小吏耶。是人云何上答。咸曰必愿为宰相。菩萨曰。然。又譬如有人。在于岐路。不知所从。有悯之者。指曰。是边极艰险。极曲折。不得便出头。是边极正大。极平坦。走去便得出头。其人受指。于此两边当走何路。咸曰。走正大。走平坦。菩萨曰。善哉。善哉。尔等酬我所问。俱合正理。然尔等能明解我所喻否。咸再拜曰。唯垂开示。菩萨曰。善听。尔等向来虽有求道之心。而不识修行之要。趋向无据。如人欲往燕都。而不知路径者是。若遇邪师。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东向南者是。则其人虽终日行。而茫无归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今我所示弥陀净土。帝都也。信愿行三。勤加精进。终至往生。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期登上品。是愿为宰相。不愿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我即走过燕都之人也。若尔等不能深信。是舍帝都而趋边地也。弃宰相之尊。而就小吏之贱也。背正大而求艰僻也。万仞之山巅。九层之塔顶。非尔所及矣。可胜悲痛哉。

    众欲积田为修行计。菩萨曰。汝等欲矢志同学。久聚不散。谢绝世故。于衣食所从。不复为求人计。故发此议。以我观之。念头虽好。然毕竟是贪恋尘劳。非清净法。何以故。街头一饭。冢间一宿。先佛道范。若必藉田而修。倘一不就。则汝诸人终无修行之日矣。又若言自无其赀。将出自募化。更为不可。佛一代教。无此二字。盖自末世不识礼义。不惧因果。不知廉耻之徒所为。真修道人。生死念切。断断不作是想。然更有一言。汝诸人但执持正念。各各努力。是即不聚而聚。若身心散逸。事无常恒。是虽聚而实散。苟明此意。止应随分随时。莫去闲思预计。

    菩萨又告众曰。汝等虑身缠世网。念头不得干净耶。我有一法。汝但发个远离求度之愿。将牢牢归向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之心。换却奔走利名之心。便能即尘劳而觉路矣。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时达本于座下。忽戄然念数声。菩萨曰。如是。如是。

    诸弟子欲造像供养。请示法相。菩萨曰。诸弟子欲造相供养。积诚已久。合当显示。但汝尘劳中。我妙明内。即今显现。汝等不能见也。又我随机感化。身相不一。今但从本起修。可画作大比邱相。面如满月形体丰伟。着袈裟坐莲花上。左手置膝。右手作说法相。眉间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弥陀佛结跏趺坐。要须庄严相好。不得潦草。诸人闻已。皆拱立思维如是法相。菩萨乃言。诸弟子。人人有个觉明妙行。不即不离。在汝诸人摸索不着处。时时出现即今明白。更不须设像供养。愿见于他日也。

    查定宏因丧子。欲弃家为僧。菩萨曰。汝且莫妄想是事。是事汝做不得。汝但正心以治心。正身以治身。断无益之事。绝无益之友。皈心大觉。愿出迷途。挹彼洪波。滋我燥土。精求加被。驱诸障缘。汝向畏祈寿保身。当注力于此。勿多言也。定宏乃问奉教持金刚经。但诸字句有不同者。当从何本。得无差谬。菩萨曰。金刚般若波罗密七字。并无差谬。

    沈天宇有疾。设供求示。菩萨曰。汝今有疾。尚未即死。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从此拔出矣。汝今设供求示。不过望我有甚好方与汝。口诀传汝。可愈汝疾。岂知。菩萨无是等虚伪之法。但此实实数言教汝而已。汝若信而行之。真一服上品还丹妙药也。付汝一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