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律学发轫最新章节!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律部缘起

    昔。世尊与五百比丘众在毗兰若婆罗门所。夏三月安居。时舍利弗於闲静处。作是念言。何者等正觉.修梵行法得久住。何者等正觉.修梵行法不久住。遂往问佛。佛言。毗婆尸式弃.拘留孙.迦叶。此诸佛修梵行法得久住。毗舍罗.拘那含佛。修梵行法不久住。尊者问。何以故。佛言。拘那含.毗舍罗佛。不广为诸弟子说十二部经法。乃至不结戒。亦不说戒。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毗婆尸等佛。为诸弟子广说十二部经法。乃至为结戒.说戒故。能流布后代。不令疾灭。尊者即从座起.整仪.白佛。请为比丘结戒说戒。令法得久住。佛言。且止。我自知时。后因诸比丘有漏法生。乃为随事结戒。结戒大约有十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增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令信已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令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令正法久住。

    佛成道后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云洗钵。失手堕地。碎为五片。佛言。此表我灭度。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我毗尼藏为五部也。后第四袒鞠多尊者有弟子五人。各执己见。果分毗尼藏为五部。一昙无德部。此云法密。法名四分。二萨婆多部。此云一切有。法名十诵。三弥沙塞部。此云不着有无观。法名五分。四迦叶遗部。此云重空观。法名解脱。五婆粗富罗部。此云着有行。亦云犊子。其旧律名摩诃僧祗。此云大众。僧祗为根本分出为五部。今此方犊子律本未至。迦叶遗止有解脱戒本一卷余三部皆全具。

    五部分起之缘。此土律师所传同作是说。然舍利弗问经所载。先佛悬记与此逈异。今录于左。

    舍利弗问经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为诸比丘所说戒律。或开.或闭。后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云何奉持。佛言。如我言者。是名随时在此时中应行此语。在彼时中应行彼语以利行故。皆应奉持。我寻泥洹。大迦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迦叶传付阿难。阿难复付末田地。末田地复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复付优婆笈多。优婆笈多后有孔雀输柯王。世弘经律。其孙名弗沙密多罗。嗣正王位。听信邪言。统诸兵众。毁塔灭僧。流血成川。五百罗汉逃奔山谷。次烧经台。弥勒菩萨以神通力。接我经律上兜率天。次至牙齿塔。塔神曰。有虫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与。今誓护法。以女与之。使王心伏。虫行神喜。手捧大山。用以压王。及四兵众。一时皆死。其后有王。性甚良善。弥勒菩萨化作三百童子。下於人间。以求佛道。从五百罗汉谘受法教。国土男女复共出家。如是四众。还复滋繁。罗汉上天。接取经律。还於人间。时有比丘。名曰总闻。谘诸罗汉及国王。分我经律。多立台馆。为求学来难。时。有一长老比丘。好於名闻。亟立诤论。抄治我律。开张增广迦叶所结。名曰。大众律。外采综所遗。诳诸始学。别为群党。互言是非。时有比丘求王判决。王集二部。行黑白筹。宣令众曰。若乐旧律。可取黑筹。若乐新律。可取白筹。时取黑者。乃有万数。时取白者。只有百数。王以皆是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学旧者多。从以为名。为摩诃僧祗也。学新者少。而是上座。从上座为名。为他俾罗也。他俾罗部。我去世时三百年中。因於诤故复起萨婆多部及犊子部。於犊子部。复生昙摩尉多别迦部.跋陀罗耶尼部.沙摩帝部.沙那利迦部.其萨婆多部。复生弥沙塞部。目楗罗优波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苏婆利师部。他俾罗部。复生迦叶维部.修多兰婆提那部。四百年中。更生僧伽兰提迦部.摩诃僧祗部。我灭度后二百年中。因於异论生起[鞥-合+(白-日+田)]婆诃罗部。卢迦尉多罗拘拘罗部.婆收娄多柯部.钵蜡若帝婆耶那部。三百年中。因诸异学於此五部复生摩诃提婆部.质多罗部.末多利部。如是众多。久后流传。若是.若非。唯余五部。各举所长。名其服色。摩诃僧祇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本居中。应着黄衣。昙无屈多迦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着赤色衣。萨婆多部博通敏达。以导法化。应着皂衣。迦叶维部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着木兰衣。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着青衣。

    前说。则五部一时所分。后说。则五部以渐而分。前说。则犊子部在五部之数。僧祗弗与焉。后说则犊子部已绝。惟并僧祗为五部也。二说未知孰是。以理推之。五部无一时并分之理。而犊子经律不至于此。亦可知其不传也。疑当以后说为实。所言五部分为五色衣者。乃是五坏色。非五正色也。有伪造经名。遗教三昧经言。罗旬喻分卫空还。佛知其宿因。乃令僧将律分为五部。服色亦五。使其日随一部中。行便大得食。此全是伪说。罗旬喻事。乃佛悬记非佛在日之事。况言。佛令僧分律为五。服色亦五。是佛自为乱首也。谬妄甚矣。智者考舍利弗问经当自知之。

    舍利弗言。如来正法。云何少时分散如是。既失本味。云何奉持。佛言。摩诃僧祗其味纯正。其余部中如被添甘露。诸天饮之但饮甘露。弃於水去人。间饮之水。露俱进。或时消疾.或时结病。其读诵者。亦复如是。多智慧人能取.能舍。诸愚痴人不能分别。

    三皈依

    皈依者。以回转为义。由昔背正从邪。流浪六趣。今知其非即回彼邪心。转从正道。於是乃立。三皈之法。必须志心皈依。不可泛泛。若皈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自在天等。若皈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皈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若不如是。不名皈。依此三皈有五等不同。一翻邪三皈。乃在俗初知皈向者。二五戒三皈乃在俗受五戒者。三八戒三皈。乃在俗受八关斋戒者。四十戒三皈乃初出家作沙弥者。五菩萨三皈。乃发心受菩萨戒者。始自背俗之初。终于造道之极。皆依三宝以为依附之主。三宝亦有多种。一化相三宝。丈六金身是佛宝。四谛十二因缘是法宝。声闻缘觉诸贤圣是僧宝。此乃二乘所皈依者也。二别相三宝。法报化身是佛宝。十二部经是法宝。三乘圣贤是僧宝。此是大乘所皈依者也。三一体三宝。真如觉了是佛宝。全体轨持是法宝。事理和合是僧宝。此是前二三宝之实体也。四住持三宝。刻像图形是佛宝。黄卷赤轴是法宝。剃发染衣是僧宝。此是上三种之所寄。以流通后代者也。大小权实虽有不同。但能皈依。皆是入道之正门菩提之真因。功德殊常。未可思议。

    生善经云。若人受三自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三宝胜故。又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花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归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

    木患子经波瑠璃王白佛言。我国中灾患。使我忧劳。愿赐易修要法。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业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常以自随行.住.坐.卧。恒当一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乃过一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亿。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舍命得生第三炎摩天。满百万遍。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断烦恼根。获无上果。又告王言。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

    折伏罗汉经云。昔一忉利天子。寿命垂尽。五衰相现。观寿终后。堕猪胎中。愁闷不乐。有天语言。今惟有佛能脱卿罪耳。即到佛所。作礼白佛。佛言。欲离豚胎。当诵三归。即从佛教。晨夜自归。七日寿终。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逢舍利弗请佛说法。得阿惟越致。

    大方便经云。以三宝为所归者。以救护为义。譬人获罪於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但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皈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三归者。亦名优婆塞.优婆夷。上品归依者。心冥一体三宝。诸戒自然具足。中品归依者。当如莎斗比丘持诵三宝名.或一佛名。久久不退。可成圣果。下品归依者。当食五净肉。不作屠沽.魁脍.狱卒.妓女等恶业。邪恶之友。莫与往来。遇三斋月.六斋日。亦须禁止酒肉.五辛。如此行持。弥勒初会即得解脱。

    五净肉者。不为我杀.不见杀.不闻杀.自死.鸟兽食残也。三斋月者。正.五.九月。乃毗沙门天王分镇南洲之月也。六斋日者。初八.二十三日。天王使者巡察人间。十四.二十九日。天王太子巡察人间。十五.三十日。天王自身巡狩人间也。

    五戒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前四戒。此方世法及转轮王法亦皆不许。后一戒。惟佛独遮。以酒能乱心。增长放逸。前之四戒亦因而破。故独遮也。此戒条相。虽约境。量实宽。依之受持。功德难量。上品持者。得圣道。中品持者。得天道。下品持者。得人道。又五戒虽局在家。实通出家。以此戒能为沙弥戒.比丘戒之根本。亦为菩萨戒之根本。若人精而持之。广而推之。靡所不摄。靡所不至也。受者切莫轻视。

    若人受三皈已。受一戒者。名一分优婆塞.优婆夷。受二戒者。名少分。受三戒.四戒者。名多分。受五戒者。名满分。随其意乐受之。皆得胜福。终成菩提。若不受皈戒者。堕落三途。人天路绝。

    五戒若难遍持。但发勇猛誓愿。终身坚持一戒。亦可以一善成功。如一举子家。三代受不杀戒。不畜猫狸。临场屋。卷不中式。有鼠三衔至案前。遂得第。又一少年。单持不妄语戒。夜半从盗路遇叔问。何往。少年不敢对。遂还。后盗发。得免死。

    弥勒问经云。五戒名五大施。谓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众生乐故.以增长种种功德故。受五戒者。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随意多少受之。受五戒后不能遍持者。随所重。可得分还。但向本师。或清净比丘前言。我(某甲)从今日不复持(某)戒。如是三说。名还戒法。

    欲受五戒。必须先断食肉。佛於诸经说无量因缘。呵止食肉。盖以食众生肉。伤损慈心。即为魔鬼所摄。况食彼身分。非彼所愿。即成盗业。亦成债负。理必酬还。是畜生因也。

    凡受三皈.五戒者。必当发愿。如律所示。白云。愿以此皈戒功德。不堕恶趣.八难.边地。持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亦使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

    若单发愿回向西方亦可。

    优婆塞戒经云。若人受皈戒。后为护宅舍及身命。祀鬼神者。不失。若志心礼拜外道鬼神者。名失。若祠祀。不得杀生命。

    五戒对摄十善。杀.盗.淫三戒对摄身中救生业.布施业.梵行业。不妄语一戒对摄口中诚实语.质直语.和诤语.常软语。不饮酒一戒对摄意中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

    愚谓意三。摄于饮酒一戒固是。但五戒虽制身口。其实身口所犯。悉意三所发。若徒制身口。非善持五戒也。持五戒者。知之。

    五戒配五常。不杀配仁。不盗配义。不淫配礼。不妄语配信。不饮酒配智。

    生善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智度论云。若人弃舍此戒。虽山居苦行。食果.服药与禽兽何异。若人虽处高堂大殿。好衣.美食而能持戒者。得生好处及得道果。

    八关斋

    八关斋者。共有九支。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华鬘及香油涂身。七不歌舞倡伎及往观听。八不高广床上坐。九不非时食。前八支名关。谓关闭八恶。不起诸过也。后一支名斋。谓过中不食。同诸佛食也。在家二众。若三善月.六斋日。及本生日.父母讳日。作诸善事。日应诣僧中。求授此戒。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亦得成受。

    俱舍论云。若先作意於斋日受者。虽食后。亦得受。受戒人下心.合掌。随施戒人语。勿前.勿后。若违不成。

    成实论云。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受并得。

    萨婆多云。若受八戒。应言一日一夜等。语言决绝。莫使与终身戒相混。

    增一阿含经云。若受八戒。先须忏罪。然后受之。

    堕舍经云。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论云。若在家男.女。尽形受持。必获菩提。乃至一昼一夜受持八戒者。顿超一生五戒。何故。以戒多故。

    菩萨处胎经云。八关斋者。是诸佛父母。

    智度论云。劫初。圣人教之。持斋修善。以避凶者。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人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盘。

    此戒虽暂。而实大。以戒戒皆言。如诸佛。则非五戒所可伦也。故诸经论。或言必获菩提.或言诸佛父母.或言将人至于涅盘。受者须知此意。

    优婆塞戒

    此戒出优婆塞戒经。亦谓之菩萨戒。在家菩萨。梵网通收。今此一途。大乘别出。上视梵网。固难恍惚。下视五戒。则霄壤悬隔矣。欲受此戒应令是人满六月日。亲近承事出家智者。然后和合众僧。满三十人为作白羯磨。受优婆塞戒。

    优婆塞戒六重罪

    一杀戒。上至天人。下至蚁子。  二盗戒。下至一钱。  三虚说戒。言我得不净观.阿那含等  四邪淫戒  五宣说四众过戒  六酤酒戒

    优婆塞戒二十八失意罪

    一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戒  二耽乐饮酒戒  三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戒  四有来乞者不能多少分与遣空还戒  五见四众不能承迎礼拜问讯戒  六见四众毁所受戒。心生憍慢戒  七月六斋日不受八戒供三宝戒  八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戒  九受招提僧卧具床坐戒  十疑水有虫故便饮戒  十一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戒  十二独宿尼寺戒  十三为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戒  十四以残食施四众戒  十五畜养猫狸戒  十六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戒  十七不畜僧伽黎衣钵锡杖戒  十八若须田作。不求净水及陆种处戒  十九物说价已。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不令平用戒  二十非处非时行欲戒  二十一隐瞒官税戒  二十二犯国制戒  二十三得新谷.果蓏菜茹不先奉供三宝。先自受戒  二十四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輙自作戒  二十五道路上在比丘沙弥前行戒  二十六僧中付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他戒  二十七养蚕戒  二十八路遇病者不能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戒

    经云。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而不能障须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又云。优婆塞戒。名为缨珞.名为庄严。其香微妙。熏无不徧。遮不善法。为善法律。即是无上妙宝之藏。上族种姓.大寂静处。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发是心。尚得无量利益。况复一心受持不毁。

    经云。有四事法所不应为。贪因缘不应虚妄为。嗔因缘不应虚妄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